沈阴积成雨,通夕风怒鸣。
蓦思水上村,飓发霪潦并。
居人念客子,畏寒何所营?
夙驾就馆餐,夜炉对书檠。
由来秉礼国,所恃安无倾。
小忠效载笔,何日观化成?
远愧吾叔子,宛然鲁两生。
先庐抱经卧,不闻风雨声。

寓斋杂述

沈阴积成雨,通夕风怒鸣。

蓦思水上村,飓发霪潦并。

居人念客子,畏寒何所营?

夙驾就馆餐,夜炉对书檠。

由来秉礼国,所恃安无倾。

小忠效载笔,何日观化成?

远愧吾叔子,宛然鲁两生。

先庐抱经卧,不闻风雨声。

【注释】

  1. 沈阴:浓云密布的天气。
  2. 通夕:整宿。
  3. 水:此指洪水。
  4. 飓:大风。
  5. 惧:担心。
  6. 早驾:早早地驾车。
  7. 就馆(juàn):住在旅舍。馆,招待旅客的小屋子。
  8. 夜炉:夜间取暖的火炉。
  9. 由来:历来。
  10. 秉:执掌、主持。
  11. 小忠:微小的忠诚。
  12. 观化:观察教化,即政治清明。
  13. 吾叔子:我的叔父。
  14. 宛然:仿佛。
  15. 鲁:古地名,此处借指叔父。
  16. 先庐:先人的居室。
    【赏析】
    诗写旅人对叔父的思念,同时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态度。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是一篇佳作。这首诗以“寓斋杂述”为题,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叙述自己的书房生活;但从内容来看,却不是单纯的记事抒怀之作。它通过描写旅人对叔父的思念之情,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之中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抒发了对政治清明的美好向往之情。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旅人居住环境的恶劣状况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写连绵的阴天使天气变得更加寒冷,整个夜晚狂风呼啸不停。第二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旅人身处的环境——突然想起家乡水上村庄的景致,那大风暴雨和洪涝灾害一起袭来的情景也历历在目。第三句表达了旅人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第四句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突出了旅人内心对于亲人的担忧与牵挂。
    接下来六句,作者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状态。首句“夙驾就馆餐”,说明他早早地赶路去了客栈准备用餐;次句“夜炉对书檠”,则表明他在住宿的旅馆里读书写作到深夜。这里,“夙驾”、“就馆”、“夜炉”、“对书檠”,都是旅人在异地生活的细节,但都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八句,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治理前景的期待。“由来秉礼国”一句,意味着一直以来,国家都注重礼制和道德规范的培养;“所恃安无倾”则表示只要坚守这些原则,国家就不会有什么危险。然而,诗人又感叹道:“小忠效载笔,何日观化成?”这表明虽然国家有赖于礼制和道德的支撑,但是要想实现真正的政治清明,还需要时间。而诗人对此感到忧虑,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在最后六句中,诗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处境。“远愧吾叔子,宛然鲁两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叔父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先庐抱经卧”,则描绘了他在自己的居室里静心读书的景象。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诗人却听到了风雨的声音,似乎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风雨交加的日子。这里的“风雨声”不仅指自然界的声音,更象征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人在异地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前景的担忧以及对叔父的敬慕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风雨声”既代表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