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何所诣,款段西复西。
同年存张侯,孤僻与我齐。
岂无向晨星,落落天各涯。
卅年异出处,独子频分携。
此来隐王城,山河数朋侪。
生世孰可乐,遑为泉下悽?
勇退夙子羡,相看能勿咍。
秋花自烂漫,且醉霜前杯。

【赏析】

《寓斋杂述》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在长安时,与张九龄有交往。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对孟浩然的诗颇为推崇。此诗即为当时所作。

首联“出门何所诣,款段西复西”,意谓出门去哪里?向西又向西。这两句写诗人出外游历的行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矛盾的心情:既有出外游览的雅兴和愿望,又有归隐的渴望和追求。

颔联“同年存张侯,孤僻与我齐”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同窗共笔砚,相知如弟兄”的友谊,让诗人感到亲切;而友人却独自远离,孤僻不群,更让人感到遗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

颈联“岂无向晨星,落落天各涯”写诗人对友情的期盼。诗人仰望天空,希望友人能够出现在眼前。然而,友人却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只能远观而不能亲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

尾联“卅年异出处,独子频分携”。诗人回忆起过去三十多年的生活历程,感慨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同时,他也感叹自己与友人之间分离的痛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失落。

最后一句“此来隐王城,山河数朋侪”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进行描绘。诗人打算隐居在王城的山水之间,过上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这里所说的“朋侪”,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全诗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对孤独寂寞的无奈和哀愁,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和期许。这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