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星悬卤薄飞,泰坛爟火候龙衣。
连钱苑马齐金勒,作阵宫乌历翠微。
日景吹葭寒谷暖,云光绕仗羽林围。
侍臣恭赋横汾祀,群望黄舆紫陌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和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郊坛恭纪”:这是一篇记郊祀的诗,首句写天象,二句写祭祀仪式,三句写车马服饰,四句写祭礼过程,五句写景与情交融,六句写群臣侍奉,七句写天子还宫,八句总括全诗,最后点明题旨。

【答案】

霄汉星悬卤薄飞,泰坛爟火候龙衣。连钱苑马齐金勒,作阵宫乌历翠微。日景吹葭寒谷暖,云光绕仗羽林围。侍臣恭赋横汾祀,群望黄舆紫陌归。

译文:天上星辰排列在高高的天宇中,如同悬挂在天空中的帷幕。太坛上燃起火焰照耀着神灵的衣裳。用金络头装饰的马连排成队,像金钱串成的一串。皇帝亲自指挥的军阵,像乌鸦一样排列着。太阳照射下的芦苇,在寒气里显得格外温暖。云彩缠绕着仪仗队,像羽毛装成的树林那样茂密。朝廷上恭敬地献上祝词的大臣们,都骑着骏马拉着车,簇拥着皇帝回到了宫中。

赏析:

此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九月,唐肃宗到渭桥慰劳征伐安史之乱的将士所作,是一首描绘唐军凯旋归来时情景的咏史诗。

第一联写天象。霄汉,指天穹。星悬,形容星星如悬挂在天空中一样明亮耀眼。卤,通“筵”,古代一种盛物的器物。这里借指天门,即神门。言天门高悬,星宿灿烂夺目。“翔”,有飞翔的意思。这句说,神门高悬,众星飞舞。“飞”,同“帷”,“帷”字在这里是动词,表示挂。

第二联写祭祀仪式。泰坛,指天坛或太庙。“爟”,古“炙”字。这里指点燃。“龙衣”,代指神主。此言神主被烧得通红,如同穿龙袍的人一般。“齐”,使动用法,整齐、一致之意。“列”同“烈”。这两句说,皇帝在祭坛上焚烧神主,使神主的衣焰燃烧起来,就像战旗一样飘扬在空中。“连钱”,形容马络头的形状像钱一样。“齐金勒”,即指马络头镶着黄金。此言皇帝所乘御马的马络头都镶着黄金,马儿们一齐向着神坛奔驰。

第四联写祭礼过程。“作阵”,犹言布阵。《左传·哀公十六年》:“师陈未定,申包胥若将出焉,乃立于东郭门外,啼而哭曰:‘吾闻之也;去国三日,次主丧。请入!’左右不可,鞭子以入。”《史记》载:“楚王曰:‘何为?”对曰:‘朝暮进,则食少;进得远,则食多。”《汉书·艺文志》:“兵家者流,盖出於农商,战争之事接乎山泽之间……故其道宜阴不宜阳,宜柔不宜刚。”此处“作阵”,意谓布置军队。“历翠微”,翠微山,即终南山。言军容严整,像翠绿的山峰一般耸立在长安城边。

第五句“日景”承上启下,言太阳西斜,光线斜射下来。“吹葭”,见《诗经·小雅·采菽》:“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毛传:“葭,芦也。”“葭”又作“蒹”,泛指芦苇。此言夕阳西斜,阳光透过芦苇丛,给寒冷的山谷带来温暖。

第六句“云光绕仗”,言神光缭绕在仪仗队伍周围。“羽林”,指羽林卫。《旧唐书·礼仪志三》:“武后每大礼及朝会,常以羽林千骑执戟陈于端门之外,自鸣珂、玉珮、金鼓、角箫等皆杂用之。”此言神光环绕着仪仗队,就像羽林卫护持着皇帝一样。

第七句“侍臣”,即侍从官。言侍从官员恭敬地向皇帝献颂词。“恭赋”,恭敬地献上颂词。“横汾”,《诗经·邶风·汾沮洳》:“我心匪石,不可以为汤。我心匪席,不可以卷杨。”(《毛传》:“汾,地名也。”)毛传:“汾沮洳:水名也。”郑玄笺:“言心不似玉石之坚贞。”此诗引毛传诗意,言献颂词的人恭敬地向皇帝敬献颂词。《毛传》:“横汾”犹言“横陈”。“汾”亦作“汾阳”、“汾川”。汾河是一条流过长安城的长河。《汉书·地理志》:“太原郡广袤六百里。”颜师古注引晋灼曰:“今汾州界内有汾川。”此诗言献颂词的人恭敬地向皇帝献颂词。“汾”,指汾州。

第八句总结上一句之意。此言侍从官员恭敬地上奏颂词,于是天子率领文武百官回到宫中。

这首诗描写了唐朝军队凯旋回京的情景。诗中通过写日景、云光、军容、仪杖等方面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显示气势。诗的意境开阔雄浑,笔力遒劲,气势充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