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烽火,落日几徘徊;
鼙鼓惊千炮,干戈念五材。
苦心参国是,泪眼不春开;
惆怅关山暮,苍茫独举杯。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登高望烽火: 登上高处,望向远方的烽火台。烽火是古代用来报警的信号,常用于军事或紧急场合,此句描绘了诗人遥望远方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的关注和忧虑。
- 落日几徘徊: 太阳即将落下,诗人在黄昏时分站立不移,显得犹豫不决。这里的“徘徊”不仅描述了时间感,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安。
- 鼙鼓惊千炮: 战鼓声大作,震撼人心,如同千炮齐发。这一句强调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气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战争场景的直观感受。
- 干戈念五材: 使用兵器时考虑如何发挥它们的效用,这里可能指战争中的各种战术和策略。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后果的思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 苦心参国是: 费尽心思研究国家大事。这句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大事操劳、深思熟虑的态度。
- 泪眼不春开: 眼中充满了泪水,但春天却无法到来。这里通过“泪眼”和“春开”两个对比强烈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助。
- 惆怅关山暮: 因思念家乡而感到惆怅,当黄昏来临,关山显得更加遥远和寂寥。这里的“关山”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或战场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思念。
- 苍茫独举杯: 在茫茫的夜色中,独自举杯饮酒。这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自我安慰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烽火、落日徘徊等景象,以及使用鼙鼓、干戈等元素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后果的深思。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战争影响的深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人和家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忧虑,也有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