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年还避贼,此日又逢人。
破屋荆榛地,儒冠老病身。
梅花千岭雪,刺竹一篱春。
不敢登高望,烽烟处处匀。

【注释】

隔年:上一年。避贼:躲避战乱。逢人:碰到熟人。儒冠:指读书人的帽子。荆榛地:荆棘丛生的地方。刺竹:一种竹子,其叶尖锐似刺。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战乱期间写的一首纪事诗。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事件;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和感受。

首句“隔年还避贼”,表明诗人上一年已经躲过了战乱,但这次又碰上了。次句“此日又逢人”说明他又一次遇到熟人,而此时已是战乱之时。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战乱中的颠沛流离之苦。

三、四两句是全诗重点,诗人把自己比作“破屋”“荆榛”,把老病的身子比作“儒冠”,形象地表现出自己穷困落魄之状。

五、六两句写自己的处境与感受。“不敢登高望”,是因为“烽烟处处匀”,诗人不敢去看那烽烟遍地的景象;“刺竹一篱春”,是因为“梅花千岭雪”,诗人不敢去欣赏那满山遍野的白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安。

最后两句写诗人不敢登上高高的山峰,眺望那烽烟弥漫的大好河山。这既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惶恐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