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过端午,流离又异乡。
一家悬虎口,百折走羊肠。
报国心犹壮,依人气不扬。
那堪凭北望,烽火接天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山中遣闷》的全文:
寂寞过端午,流离又异乡。
一家悬虎口,百折走羊肠。
报国心犹壮,依人气不扬。
那堪凭北望,烽火接天茫。
译文: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独自在山中度过,感到十分寂寞。我在异乡漂泊,流离失所。
我的家乡就像一个悬挂在老虎嘴边的危险之地,我必须小心翼翼地绕过它。
我走过了曲折的羊肠小道,心中充满了报国之志,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尊重。
我无法忍受北方的烽火连绵不断,它们仿佛连接着天边,让人感到无尽的忧虑和不安。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在山中度过端午节时的孤独、无助和忧虑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情变化,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首句“寂寞过端午,流离又异乡”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端午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只能独自在山中度过,这种对比使得他的孤独感更加突出。同时,“流离又异乡”也暗示了他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所经历的种种不易。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一家悬虎口,百折走羊肠”形象地描述了他所在地区的险恶环境,如同一只被悬挂在老虎嘴边一样危险,而他又必须小心翼翼地绕过曲折的羊肠小道,这无疑增加了他的焦虑和压力。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内心的感受。“报国心犹壮,依人气不扬”表达了诗人虽然有强烈的报国之志,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尊重,这使他感到失望和无奈。而“那堪凭北望,烽火接天茫”则进一步揭示了他心中的忧虑和不安。由于北方的烽火连绵不断,这使得整个天际都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让人感到无尽的忧虑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痛苦和挣扎,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切关注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