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肉食总无谋,议抚招降半不酬。
鼙鼓惊心犹昨日,河山转眼又三秋。
谈来战伐人皆勇,说到流亡我尚愁。
卜式家财逾十万,输将已罄漫徵求。

【注释】

1、孤愤:即《感遇》之一,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当时诗人在朝中担任右拾遗。

2、肉食:指当权者,喻指朝廷中的文武大臣。

3、议抚招降半不酬:意思是说,朝廷对投降的将领们既没有给予优待,也没有进行奖赏,只有一些口头上的许愿。

4、鼙(pí)鼓:古代的一种战鼓。

5、河山:黄河与华山,这里借指国土。

6、谈来战伐人皆勇:谈论起战争和讨伐的事人们都很勇敢。

7、卜式家财逾十万: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贤臣、直指太守卜式,他因家贫而以卖牛为生,后来因功封为富民侯,其家产超过十万。

8、输将:输送军饷。

9、漫徵求:随意地索取。

【赏析】

此篇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咏叹历史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表达了自己对时政的感慨。全诗共八句,每四句成一层,第一层“纷纷肉食总无谋”,第二层“议论战伐人皆勇”,第三层“说到流亡我尚愁”,第四层“卜式家财逾十万,输将已罄漫徵求”。

首句“纷纷肉食总无谋”是说那些身居高位的当权者,都没有远见卓识,缺乏谋略。次句“议抚招降半不酬”则进一步指出,朝廷对投降的将领们既不给予优待,也不进行奖赏,只有一些口头上的许愿。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就构成了一种讽刺当权者的无奈。

第三句“鼙鼓动心犹昨日”则是说,这些当权者们仍然像过去一样,被战争和讨伐的情绪所困扰。这里的“鼙鼓”比喻战乱和纷争的声音。而第四句“河山转眼又三秋”则是说,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动乱的厌倦,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第五句“谈来战伐人皆勇”是说,谈论起战争和讨伐的事人们都很勇敢。这句诗表面上是赞美人们的勇气,但实际上却是在讽刺那些当权者。第六句“说到流亡我尚愁”则是说,虽然人们都说战争是残酷的,但诗人自己却感到忧愁。这是因为他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最后一句“卜式家财逾十万,输将已罄漫徵求”则是说,有一个人名叫卜式,因为家贫而以卖牛为生,后来因功被封为富民侯,他的家产超过十万。但他的财富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因为他的家产而受到了国家的征讨。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