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泪三年成觅汝,犹及抚棺依佛所。须臾邪许响荒山,漆光摇摇湿寒雨。
夙收灵气指埋骨,临穴四拥岩峦舞。我老亦无世可托,偕亡羡此一抔土。
月夜魂出唱新诗,草根和以虫声苦。更待拱柏啼翠羽。
【注释】
悬泪三年成觅汝:指因思念亡故的兄弟而终日流泪。
须臾:一会儿。邪许:指佛经。邪许,即佛经之意。邪许响荒山:指佛经的声响回荡于荒凉的山野之间。
夙收灵气:指早年就吸收了天地间的气息。指埋骨:指埋葬。
我老:作者自喻。世可托:世俗之人可以寄托。
偕亡:一起死去。
月夜魂出唱新诗,草根和以虫声苦:在月夜中,灵魂从墓地里出来,吟唱着新的诗歌;草根和以虫声苦,意指诗人听到草丛中蟋蟀的声音,联想到亡兄生前的遭遇。
更待拱柏啼翠羽:更盼望着松柏的拱形枝叶上长出绿茸茸的叶子,发出清脆悦耳的鸟鸣之声。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十三日,作者与亡友张士诚之母吴氏(吉庆山)合葬西湖孤山。诗人为亡友写了一篇墓志铭,其中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无限怀念之情。
首联写对亡友的深切怀念。“悬泪”三句说自从三年前失去这位挚友后,自己一直日夜流泪,直到今天终于能与他同葬,这才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这几句是说自从失去挚友后,自己一直为失去知己的痛苦所折磨,以至日夜流泪,如今总算有了解脱的机会,心中感到欣慰。
颔联写亡友临终前对自己的嘱托。“抚棺依佛所”,是指亡友生前常常要人扶着他坐在佛像前,表示对佛法的虔诚。“须臾邪许响荒山”,意思是佛教经典中的梵呗之声久久地回荡在荒山之中,这声音也象征着亡友的灵魂在荒山中徘徊,久久不肯离去。“漆光摇摇湿寒雨”,是说漆器上的光泽在潮湿的寒风中摇曳不定,这形象地描绘了亡友的灵魂在荒山中徘徊时的情景。这两句是说亡友在临终前嘱咐人们要扶他坐着听佛经,因为他的灵魂游荡在荒山之中,无法安息。同时,也表达了亡友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颈联写亡友生前对自己寄予厚望的情景。“早收灵气”四句是说亡友生前曾对作者说,早年他就吸收了天地间的灵气,并将这些灵气凝聚在自己的身上。“临穴四拥岩峦舞”,意思是说亡友在即将离世时,他的灵柩周围被岩石环绕,仿佛在舞蹈一般。这四句是说亡友生前对自己的寄语,希望作者能够继承亡友的精神,继续传承佛法。
尾联写自己在坟前吟诵新诗的情景。“月夜魂出唱新诗”的意思是说,在月夜之下,亡友的灵魂走出了坟墓,吟唱着新写的诗歌。“草根和以虫声苦”的意思是说,亡友的灵魂在草丛中吟唱着诗歌,那虫鸣的声音也似乎在为亡友的诗歌伴奏。这两句是说自己在坟前吟诵新诗时的心情,既有对亡友的怀念也有对亡友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
这首七律通过对亡友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信仰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