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藤夭矫如苍龙,蟠根大与擎拳同。
垂阴直拂高松顶,怒枝横搏长槐胸。
老僧道此百年物,每到花时三四月。
沿崖开作赤玉虬,绕亭结为紫贝阙。
即今夏午清阴圆,参差树叶纷交妍。
夕阳收拾下山去,恍似蕉窗坐绿天。
须臾月上藤萝背,清光筛地蟾蜍碎。
一碧蒙蒙化作烟,朝来夺取西山翠。
圆津庵古藤歌
老藤夭矫如苍龙,蟠根大与擎拳同。
垂阴直拂高松顶,怒枝横搏长槐胸。
老僧道此百年物,每到花时三四月。
沿崖开作赤玉虬,绕亭结为紫贝阙。
即今夏午清阴圆,参差树叶纷交妍。
夕阳收拾下山去,恍似蕉窗坐绿天。
须臾月上藤萝背,清光筛地蟾蜍碎。
一碧蒙蒙化作烟,朝来夺取西山翠。
注释:
- 老藤:年老的树藤,比喻历经沧桑的事物。
- 夭矫(yāo jiǎo):形容树木弯曲向上,像龙一样。
- 蟠根:盘根,指树木的根部盘曲。
- 擎拳:伸出手臂或手掌,表示力量或气势。
- 垂阴:树枝下垂的阴影,指树荫。
- 直拂:直接接触,不经过阻碍。
- 长槐胸:槐树的树干,像胸膛一样宽广。
- 老僧:这里的“老僧”指的是作者自己,以自比僧人,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百年物:指代时间长久的事物。
- 花时:花开的季节,特指春天。
- 赤玉虬:赤色的龙形,这里形容藤蔓的颜色红润如玉。
- 紫贝阙:紫色的宫殿,这里指紫藤花的形态。
- 清阴:阴凉的树荫,这里形容夏天阳光照射下的树影交错。
- 参差: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样子。
- 纷交妍:形容树叶色彩斑斓、繁茂美丽。
- 夕阳:日落时分的阳光。
- 收拾:收起、收拢,这里指太阳西下。
- 蕉窗:用蕉叶编成的窗户。
- 绿天:绿色的天空,形容夜晚的月光洒满大地,如同绿草覆盖着蓝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藤之美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古藤的自然风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诗的第一句“老藤夭矫如苍龙”,通过比喻手法,将老藤比作苍龙,形象地描绘出其弯曲的姿态和强劲的生命力。接下来的句子“蟠根大与擎拳同”,进一步强调了老藤的盘根错节,犹如双手般有力。这两句诗通过对老藤的形象描写,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垂阴直拂高松顶,怒枝横搏长槐胸。”则是对老藤枝叶的描述。其中,“垂阴”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藤蔓的枝条向下垂挂的场景;而“直拂”则突出了枝条的坚韧有力;同时,“长槐胸”则暗示了树干的宽广与坚实。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老藤的自然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力。
第三句“老僧道此百年物,每到花时三四月。”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入下文,表达了诗人对老藤经历风雨、见证四季变化的独特感受。同时,这也暗示了老藤在春天开花的美好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老藤的美丽景色。第四句“沿崖开作赤玉虬”,形象地描绘了藤蔓沿着山崖生长的景象,仿佛一条赤色的龙蜿蜒曲折;第五句“绕亭结为紫贝阙”,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描绘了紫藤花环绕亭子的景象,如同一座紫色的宫殿矗立在那里。这些句子不仅展现了老藤的生长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即今夏午清阴圆,参差树叶纷交妍。”则从视觉角度描述了夏日中午时分的情景。其中,“参差树叶”既指树叶的形状各异,也暗含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而“纷交妍”则形容树叶色彩斑斓、繁茂美丽的景象。这两句话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灵动。
尾句“夕阳收拾下山去,恍似蕉窗坐绿天。”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手法。这里,“蕉窗”一词既代表了夏日的傍晚时分,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而“绿天”则是对夜幕降临后天空的色彩描述,暗示了夜色中的宁静与美丽。这句诗通过夕阳西下和夜空降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达到了高潮。
这首诗通过对老藤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厚的内涵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