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余玉箸千行泪,日向红桥桥下流。

诗句:惟余玉箸千行泪,日向红桥桥下流。

  1. 诗词原文
    红桥篇

惟余玉箸千行泪,日向红桥桥下流。

  1. 注释
  • 玉箸(zhù):古时女子手指纤细如玉,此处指代眼泪。
  • 红桥:地名,可能位于今江苏、浙江、福建一带。
  • 桥下流:泪水如同河流般流淌。
  1. 赏析
    这首《红桥篇》是张红桥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作者对红桥以及红桥之下的河水深深的眷恋和不舍。”惟余玉箸千行泪”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强烈情绪,泪水如玉箸般滑落,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悲痛和哀怨。而”日向红桥桥下流”则通过“日”字的拟人化手法,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诗人情感的持续,同时也暗含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深沉的情感。

  2. 创作背景
    张红桥,号红桥,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他才华横溢,曾与李青莲等文人有过交往,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后来的生活经历中,红桥选择归隐于福清林鸿,并在金陵病逝。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力感。

  3. 名句对比赏析
    王士祯的《浣溪沙·红桥》:“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王士祯的词同样描绘了红桥及其周边的景色,通过“白鸟”、“朱荷”、“垂杨”等元素,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然而,与张红桥相比,王士祯更多的是从视觉和感官上描绘,较少涉及内心的感受。张红桥在诗中更多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日”赋予了情感,使诗歌更具有一种动态的美。

这首诗不仅是对红桥景色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一种表达。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忆与留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