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转疾名奇虐,厄我良朋涕泗淫。
齿剑不回司马节,靡笄虽烈女郎心。
之推抱树疑谁怼,正则怀沙遽自沉。
欲起冤魂从辨难,那堪啼血属鹃音。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友人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江淮转疾名奇虐,厄我良朋涕泗淫。”

  • 解析: 描述的是友人在江淮地区遭受疾病折磨的痛苦情景。”转疾”指的是疾病迅速恶化,”名奇虐”形容病情极为痛苦。”厄我良朋”表示这些不幸的事情降临在了这位良善的朋友身上。”涕泗淫”形容泪水流个不停。
  • 译文: 在江淮地区,你遭受了突然的疾病折磨,病痛让你痛苦万分,泪水止不住地流下。

2. “齿剑不回司马节,靡笄虽烈女郎心。”

  • 解析: 这里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司马节(可能是指司马相如)和他的伴侣卓文君。”齿剑不回”意味着他们坚贞不渝,即使面对困境也不会放弃。”靡笄虽烈女郎心”则表达了卓文君虽然年轻但情感强烈。
  • 译文: 我们坚贞不移,就像司马相如和他的爱人卓文君一样,尽管面临困境也绝不放弃。

3. “之推抱树疑谁怼,正则怀沙遽自沉。”

  • 解析: 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史记》中的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仲曾因被陷害而感到绝望,但最终选择回归齐国;第二个是屈原的故事,他为了楚国的前途,选择了跳江自尽。
  • 译文: 我抱着树怀疑是谁在责难我,我怀念故土却急于投河殉国。

4. “欲起冤魂从辨难,那堪啼血属鹃音。”

  • 解析: “冤魂”指那些受到冤枉的人的灵魂,“辨难”意味着解释或辩解。“属鹃音”可能是指杜鹃鸟的叫声,常用来比喻哀婉悲切的声音。
  • 译文: 我渴望唤醒那些受冤枉的灵魂来澄清事实真相,但我又怎能忍受那悲伤至极的杜鹃声。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幸的同情以及对其忠诚不渝精神的敬佩。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的困境,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整体上,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悼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