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考彝尊书以成,七言权当序而行。
名因日下荀鸣鹤,迹逮春明孙北平。
挂漏岂无补所阙,淆讹时有校从精。
百年熙皞繁文物,似胜三都及两京。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字升庵)的《日下旧闻考》一书的题辞。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重考彝尊书以成,七言权当序而行。”
注释:重新考察并完成《彝尊集》,用七言诗形式作为序文开始流传。
赏析:这是对《彝尊集》这本书的评价,认为它是经过深入研究和整理后的成果,可以用七言诗的形式进行传播。

第二句:“名因日下荀鸣鹤,迹逮春明孙北平。”
注释:名声因为荀鸣鹤而得来,足迹却能到达春明和孙北平。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荀鸣鹤和孙北平两位人物的赞美。荀鸣鹤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贤士,孙北平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两人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因此他们的名声能够传扬四方,被后人所铭记。

第三句:“挂漏岂无补所阙,淆讹时有校从精。”
注释:即使有些遗漏,也总会有人去弥补;即使有些混淆,也会有人去校正使之更加准确。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即使存在一些遗漏或错误,也会有人去发现并纠正它们,从而使整个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第四句:“百年熙皞繁文物,似胜三都及两京。”
注释: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文化繁荣,文物众多,似乎比汉代的长安和唐代的洛阳还要繁荣。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国文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超过了古代的长安和洛阳两个古都。

整首诗通过对《彝尊集》的题辞,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知识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比汉代长安和唐代洛阳,表达了作者对当代文化繁荣的高度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