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遐想太虚宽,拄杖登高未觉难。
云罩钟山松影暗,月临淮水夜光寒。
九霄雨露阶前落,万叠楼台槛下观。
最喜老人偏适意,清风几度拂栏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鹤的《登明远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

  1. 悠然遐想太虚宽,拄杖登高未觉难。
  • “悠然遐想”表达了诗人在高处远观时的心境,思绪飘渺,想象无边。
  • “太虚宽”指的是天空广阔,无边无际。
  • “拄杖登高”意味着诗人依靠拐杖艰难地爬上高楼。
  • “未觉难”表示尽管攀登不易,但诗人并未感到困难或疲惫。
  1. 云罩钟山松影暗,月临淮水夜光寒。
  • “云罩钟山”描绘了山峰被云雾笼罩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幽静。
  • “松影暗”则形容松树在云雾中的影子显得暗淡不明。
  • “月临淮水”指的是月亮照耀在淮水上,形成美丽的夜景。
  • “夜光寒”形容夜晚月光寒冷,给人一种清冷之感。
  1. 九霄雨露阶前落,万叠楼台槛下观。
  • “九霄雨露”指的是天上的雨水落在台阶上,如同雨滴从天空洒落。
  • “阶前落”强调了雨水落在台阶前的动态美。
  • “万叠楼台”形容楼台层层叠叠,错综复杂。
  • “槛下观”则是在栏杆下方观赏这些美景,展现了诗人居高临下的欣赏角度。
  1. 最喜老人偏适意,清风几度拂栏干!
  • “最喜老人偏适意”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独享这份景色的喜爱之情。
  • “清风几度拂栏干”意味着清风不断吹拂着栏杆,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描绘明远楼的美景,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的自然景观如云、雾、雨、月光等,都赋予了它们生动的形象和情感色彩。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景物的变换而起伏,展现出内心的丰富和复杂。最后一句“清风几度拂栏干”,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