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波楼橹下澎湖,衔璧降王出国都。
绝域漫夸天设险,灵山忽见海呈图。
修罗好战今何有,穷徼开荒古亦无。
从此冠裳被殊俗,不缘吾道叹乘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鸿的作品,描写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衡波楼橹下澎湖,衔璧降王出国都。

  • “衡波”指的是波浪,”楼橹”是指古代船只上的楼船,通常用来导航。”衔璧降王”可能是指明朝皇帝朱棣被其弟朱权拥立为帝后,朱棣带着玉璧(玉玺)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的台湾。”出国都”表示离开了北京这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绝域漫夸天设险,灵山忽见海呈图。

  • “绝域”指的是边远地区,”漫夸”意味着夸张或过分夸大。”天设险”指的是自然形成的地理障碍,如高山、河流等。”灵山”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灵山,也就是印度的菩提迦耶山,传说中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海呈图”意味着海上出现了一幅地图,可能是为了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或者是为了军事目的。

修罗好战今何有,穷徼开荒古亦无。

  • “修罗”在佛教中是指一种恶鬼,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那些好战的人。”好战”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战争或者争斗。”今何有”意味着现在还有谁好战呢?”穷徼开荒”指的是在边远地区开辟土地,进行垦殖。”古亦无”则表示过去也没有人这样做过。

从此冠裳被殊俗,不缘吾道叹乘桴。

  • “冠裳”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服饰,”殊俗”意味着不同的习俗或文化。”不缘吾道”可能是指因为追求某种道理而不顾及其他。”叹乘桴”意味着叹息,可能是对于无法实现理想或者感到无奈而叹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台湾地理位置的描述和历史变迁的回顾,展现了台湾自古以来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诗中既有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台湾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和对其未来发展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