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林叶摵摵,野犬声狺狺。
彷徨忽四顾,中夜感古人。
鸿蒙讵不乐,乌用施经纶。
才贤既当权,造化辞苦辛。
雷雨亦待治,云物非空陈。
自有济世功,千古劳其身。
牵犊者谁子,高蹈遗斯民。
【注释】
空林叶摵摵:形容树叶在秋天的风声中飒飒作响。野犬声狺狺:指远处传来的狗叫声。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的样子;四顾:环视四周。
鸿蒙:古代传说天地未分时混混沌沌一团气,后以“鸿蒙”指宇宙。讵(jù):岂,难道。经纶:治理国家大事的才学和本领。
才贤当权:指有才能的人掌握大权。施经纶:施展自己的治国才能。
造化: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总称。辞苦辛:承受着艰辛。
雷雨亦待治:比喻政治上也需要治理。雷雨,本指雷电交加的天气,这里比喻政治上的风雨变幻。云物非空陈:意思是“云气、物象不是虚无的”,即自然现象是存在的。
济世:拯救世人。功:功劳。劳其身:辛勤地劳动。
牵犊者谁子: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指晋国大夫赵盾。高蹈遗斯民:指晋国大夫介之推,他隐居不仕,为百姓做牛车夫,死后有人放火焚烧山木,他抱树而死,成为忠义的典型。
【赏析】
《秋夜述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诗的前半部分抒发了作者对世事的忧虑以及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感慨;而后半首则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前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首句“空林叶摵摵,野犬声狺狺”,描写了一幅寂静的秋林图景。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远处传来野犬的吠叫声。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自己在深夜中的所见所闻。他看到自己彷徨地四处张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伤。这种感伤来自于对古人的敬仰,也来自于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
中间两句“鸿蒙讵不乐,乌用施经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们能够逍遥自在生活的一种羡慕之情。他们不必为了名利而奔波忙碌,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却常常被世俗所困扰,无法真正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
接下来的诗句“才贤既当权,造化辞苦辛。”,表现了诗人对于才能与权势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虽然拥有才能的人应该发挥自己的才华来造福社会,但是过于追求个人权势则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也要避免过度追求权力而导致身心疲惫。
最后几句“自有济世功,千古劳其身。”,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反思。他认为,尽管自己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是渺小的存在。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地想要改变世界,最终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和时间的流逝。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圣贤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历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波动和思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