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凌寒挺劲姿,清风大节有谁知。
艳妻一自煽方处,此獠何难扑杀之。
致笏直须还陛下,托孤宁忍负心期。
好儿好妇言犹在,万死投荒志不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褚河南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松柏凌寒挺劲姿:松树和柏树在严寒中依然挺拔,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 清风大节有谁知: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很少有人知道。
- 艳妻一自煽方处:指那些表面风光的妻子,背后却是煽动他人的地方。
- 此獠何难扑杀之:这些人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很容易就能被抓住。
- 致笏直须还陛下:向皇帝进献朝笏的时候,应该直接归还给皇上。
- 托孤宁忍负心期:如果皇帝把国家重任托付给他人,他不忍心辜负这份信任。
- 好儿好妇言犹在:好的儿媳和妻子的话还在耳边。
- 万死投荒志不移:即使面临万死的危险,也要坚定不移地投靠边远地区,不改初衷。
译文
松柏在寒冷中挺拔有力,清风中显露出崇高的品质和节操,但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却寥寥无几。那些表面的荣华富贵只是一时的,而真正的奸诈之徒,就像狐狸一样难以捕捉。他们的行为并不可怕,因为只要我们坚持正义,就可以轻易地对付他们。向皇帝进献朝笏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其归还给皇上。如果国家交给别人管理,我不忍心辜负这份重托。我的好儿子和贤惠的妻子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我会坚定不移地追随他们,即使面对万死的风险也不会改变。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诚、正直与背叛的深刻思考。他用松柏来比喻那些在逆境中仍然保持坚韧品质的人,用清风来象征高洁的节操。诗中通过对比“艳妻”和真正的贤良淑德,揭示了外表华丽背后的虚伪。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赞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