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滚滚如波涛,万蹄蹴踏黄尘高。碧眼奚奴作前导,长鞭一拂声萧萧。
平生有癖类支遁,不惯跨马爱神骏。此中岂无千里驹,未逢伯乐空踟蹰。
疏疏落落颇可喜,一施羁勒不由尔。陇首秋高草正肥,呼群共食宁苦饥。
君不见,道旁官马饱刍豆,力尽鞭笞忍犹受。

【注释】

  1. 北来滚滚如波涛:形容马蹄声像波涛一样汹涌。
  2. 万蹄蹴踏黄尘高:成千上万的马蹄踏在尘土上,扬起的尘土弥漫在天空中。
  3. 碧眼奚奴作前导,长鞭一拂声萧萧:碧眼的奚奴在前面开路,长长的马鞭一挥,发出响亮的声音。
  4. 平生有癖类支遁:我平生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像支遁一样。
  5. 不惯跨马爱神骏:我不喜欢骑马,更喜欢神骏的马。
  6. 此中岂无千里驹:这中间难道没有千里马?
  7. 未逢伯乐空踟蹰:我没有遇到伯乐,只能在踌躇中等待。
  8. 疏疏落落颇可喜:稀疏、散乱的样子却很令人喜爱。
  9. 一施羁勒不由尔:一旦让马匹受到束缚,就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由了。
  10. 陇首秋高草正肥,呼群共食宁苦饥:陇山之头秋季的天空格外高远,草地上的草长得又肥又壮,我们一群马儿一起吃草,哪里会感到饥饿呢?
  11. 君不见,道旁官马饱刍豆,力尽鞭笞忍犹受:你难道没看见那些路边的官家马匹吃饱了食物,尽管被鞭打也忍受着。
    【赏析】
    《前群马行》,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马儿疾奔的情景,后两句抒写诗人对马的喜爱之情。诗人以“北来”、“万蹄蹴踏”、“长鞭一拂”等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把马儿狂奔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此中岂无千里驹,未逢伯乐空踟蹰”,诗人自喻为千里驹,但未遇知音,只能空自惆怅。最后两句,诗人又由物及人,将所骑之马比作官家马匹,抒发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感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前群马行》是李益的组诗《古从军十二首》中的一首,表达了诗人对驰骋战场的渴望和对知己知彼、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的赞美。
    李益(约747年—约813年),字君虞,赵郡(今河北赵县城)人。唐朝中期诗人。大历年间登第,历任银青光禄大夫、天宝曲江太乐令等职,终官郑县令。他善属文,尤便为理体,工于律调。
    李益与岑参、王昌龄、李白合称“边塞四诗人”。他的诗多表现闺情别怨之作,也有咏史怀古、咏物寄情之作,题材较为广泛。其诗构思缜密,立意精巧,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运用白描手法使景物跃然纸上。其作品语言优美、清新脱俗,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富有诗意。他的七言古诗成就最高。
    李益早年曾漫游燕赵、齐魏等地。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及第。他的边塞诗多描绘壮丽的塞外风光和战争情景,气势宏大,格调高亢,感情饱满。他善于选择典型细节,用简洁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使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清新明快,音韵和谐悦耳,富于节奏感。
    《前群马行》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幅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驰骋战场的向往和对知己知彼、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