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浮觞,紫萸盈把,露凉风细,匆匆早是秋将暮。天街如蚁,燕尾鬟松,卓金车响,纷纷儿女。剪彩旗幡,花糕担子,知送谁家去。叶争飞,雁初系,只少满城风雨。
情绪。不堪摇落,龙山戏马,何处追游,破帽单衫,一襟尘土。试问、故国荒凉宅榭,草长欲齐阶否。深巷人归,华堂客醉,作阵鸣腰鼓。聊送目,夕阳边,惟见碧云千缕。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长安:唐都城在长安。遣兴:排遣忧愁。和:应和,即唱和之意。
浮觞:漂浮着的酒杯。把:酒壶。露凉风细:天气凉爽,微风徐徐。匆匆早是秋将暮:秋天已经快到尾声了。天街:京城街道。燕尾鬟松:形容妇女发髻上插着如燕尾形状的小饰物,又因发髻松散如松枝而得名。卓金车响:车马声鸣叫。剪彩旗幡:剪出各种彩色的旗帜。花糕担子:卖花糕的担子。叶争飞,雁初系,只少满城风雨:树叶纷纷飘落,大雁刚刚停歇下来,只有很少的雨水。
龙山:山名。戏马:古时皇帝出游时,有戏马的仪式。
破帽单衫:破旧的帽子和单薄的衣服。一襟尘土:满身尘土。
荒宅榭:荒凉的宅院、亭台楼阁之类。草长欲齐阶否:草木长到了台阶那么高,是否还能齐整呢?深巷人归,华堂客醉:深夜里行人归来,华丽的厅堂里有客人喝醉了。作阵鸣腰鼓:像打仗时一样击鼓呐喊。
【译文】
重阳节这天,黄菊浮着酒,紫萸装满了酒杯,露水清凉,秋风细腻;这日子过得太快,秋天就要结束了。大街小巷像蚂蚁一样拥挤,燕尾形的头饰松散地垂着,马车的轮声轰鸣;到处都是送别的儿女们。他们拿着彩色的旗帜,挑着花糕,不知要把谁送到什么地方去。树叶纷纷扬扬飘落,大雁刚刚停歇下来,只是少了满城的风雨。
诗人的心情难以忍受这萧瑟凄凉的景象,他想起了龙山戏马,不知道现在何处可以游玩;头上戴着破旧的帽子,穿着单薄的衣服,满身尘土。试问故国中的那些荒凉宅院,草是不是已经高过了台阶?深夜里行人归来,华丽的厅堂里有客人喝醉了;就像战鼓一样敲击着,发出阵阵喧闹声。我只好目送他们,夕阳西下,只见天际碧云千缕。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重阳日所作,以“遣兴”为题,抒发自己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受。诗的前半部写景,后半部抒情,情景交融。
首句点明时节,“九日”二字既写出了节日的习俗,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接着写长安的街市景象:“天街”、“燕尾”、“松髻”,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渲染出长安街头的热闹气氛。“卓金车”、“剪彩旗”、“花糕担子”,则写出了人们欢度佳节的喜悦心情。然而,诗人却从这种热闹场面中感到“不堪摇落”,不禁悲从中来。“不堪”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愁绪。
中间两联,进一步写诗人的感慨。诗人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黯然神伤:“龙山”、“戏马”,都是帝王游乐之地。如今诗人已远离了这些地方,只能借酒消愁了。“破帽单衫”,写出了穷困潦倒的处境。“满城风雨”,则写出了社会环境的凶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
由眼前写到远望:只见夕阳西下,天际碧云千缕。这一景象,使诗人想起了故园的景物:草木茂盛,庭院整洁,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但这一切美好的景物,似乎也与诗人渐行渐远了。诗人用“惟见”一词,表明自己只能在远处眺望,不能亲自去观赏。“碧云千缕”,既写出了故园景色的优美,又暗寓了诗人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忧虑之情。全诗以写景为引子,抒写了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雅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