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夙戒我,同搴北山去。
乘兴忽中败,劳哉章使君。
今年山雨足,高土生苔纹。
奔流下冀野,糜沸如汤沄。
恤邻不闭籴,佳节敢犒勤。
荒居尚得蟹,惠与三老分。
此邦岁独乐,蔬蕨缘溪濆。
我忧亦何补,闲入麋鹿群。
尽遣百朋从,随在生幽欣。
邻翁为我计,便乞营田耘。

【注释】

  1. 丙戌: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东坡:指苏轼,因他曾在黄州建东坡亭。故人:朋友。
  2. 夙戒:早有所告诫。
  3. 同:一起。
  4. 乘兴:乘着兴致。
  5. 中败:中途失败。
  6. 劳哉:辛苦啊。
  7. 章使君:章惇(901-1040),字子厚,江西南丰人,宋哲宗时进士,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中书令等职,后贬至岭南,死于狱中。
  8. 今年:指熙宁九年。
  9. 山雨足:秋雨多。
  10. 高土生苔纹:高山上的石头长出苔藓花纹。
  11. 奔流:急流。
  12. 冀野:河北平原。
  13. 糜沸如汤沄:像水波翻滚一样汹涌。
  14. 恤邻不闭籴:关心邻里而不囤积粮食。
  15. 佳节敢犒勤:在佳节之时不敢犒劳辛勤劳作的百姓。
  16. 荒居尚得蟹:虽然住在荒凉的地方,却可以吃到蟹。
  17. 惠与三老分:惠赐与三位老人分享。
  18. 此邦岁独乐:这里一年到头只有我一个人快乐。
  19. 蔬蕨缘溪濆(fén坟):用蔬菜和蕨类植物做成的食物,沿着溪流边生长。
  20. 我:诗人自指。忧亦何补:我担心又有什么用处呢?
  21. 闲入麋鹿群:悠闲地进入鹿群之中。
  22. 尽遣百朋从:把所有的朋友都叫来。
  23. 百朋:百位朋友。
  24. 便乞营田耘:请让我帮助耕种田地吧。
    【赏析】
    此诗是苏东坡在熙宁九年(元丰二年)重阳节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景色图,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同时抒发了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首联“丙戌重九用东坡丙子重九韵”,点明写作背景。丙戌年为熙宁九年,苏轼被贬黄州;丙子年为熙宁八年,此时苏轼已任黄州团练副使。丙戌和丙子分别是北宋神宗的两位皇帝的年号。
    颔联“故人夙戒我,同搴北山去”写重阳节登山赏菊之游,以故人为引,写出与友人一同登高的情景。“同搴北山去”中的“同”字,表明了这次游赏并非孤身一人,而是有友人相伴。而“乘兴忽中败”则暗示了此次游赏并不顺利。
    颈联“今年山雨足,高士生苔纹”描写了山上的雨势之大,以及山上石头上生出苔藓的情景。这一联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奔流下冀野,糜沸如汤沄”则是对前两联情景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将山洪比作水波翻滚,形象地展现了山洪肆虐的场面。最后两句“恤邻不闭籴,佳节敢犒勤”则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之情。他不仅关心自己的安危,还关心邻里的生活,甚至不惜在佳节之时犒劳辛勤劳作的百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