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广致客,鸣吠亦不辞。
士为知己用,何者不可为。
遂谓鸡狗辈,生平尽于斯。
尺蠖与虬龙,屈伸在一时。
丈夫以身许,逃义奚所之。
所以鲁仲连,高蹈东海湄。

孟尝君广纳宾客,鸡犬也不怕被赶走。士人为了知己用,何事不可做?所以就说鸡和狗,平生都在这。尺蠖与虬龙,屈伸都在一时。丈夫为义献身,逃跑有何意义?所以鲁仲连,高蹈东海湄。

注释:

  1. 古意:古代的诗意,通常指的是古诗的意思。
  2. 孟尝广致客:孟尝君广泛地招揽宾客。孟尝君: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以慷慨大方、善于结交人才而著称。
  3. 鸣吠亦不辞:鸡犬也不害怕被赶走。鸣吠:鸡叫和狗叫,常用来比喻人的抱怨和不满。亦:也。辞:拒绝。
  4. 士为知己用: 士人愿意为知己者服务。士:古代指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泛指有志之士。知己:理解自己并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5. 何者不可为: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何者:什么。可为:可以做。
  6. 遂谓鸡狗辈:于是认为那些鸡狗一类的东西,一生都在这。遂:就。谓:说成是。
  7. 尺蠖与虬龙:尺蠖和虬龙,都是古代用来比喻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尺蠖:一种昆虫,形状像蛇但没有毒。虬龙:传说中的一种龙,形态奇特。
  8. 屈伸在一时:屈和伸只在一瞬间。即:只。
  9. 丈夫以身许:男子汉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以身许:把生命托付给别人或某物。
  10. 逃义奚所之:逃避道义有什么用呢?奚:疑问词,怎么,哪里。之:代词,代“道义”。
  11. 所以鲁仲连,高蹈东海湄:所以说鲁仲连,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齐国的东海岸边。鲁仲连(约公元前315年-约公元前270年),中国战国末期著名的辩士和纵横家,曾游历于齐魏燕等国,后投奔赵国,成为赵胜的谋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对友情的珍视、忠诚和牺牲精神,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赞美。诗中通过孟尝君广纳宾客,以及士人为了知己用,何事不可做的描述,展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和互相帮助的精神。接着,诗人以鸡狗辈和尺蠖与虬龙为例,强调了屈伸只在一瞬间的观点,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则通过对鲁仲连的故事赞扬其坚定的决心和对道义的坚守,表达了对真正友谊的珍视和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理解和追求,又展示了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