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归帆趁晚潮,西风十日九停桡。
鱼龙浩荡三山暮,吴楚青苍一水遥。
鸦带斜阳立牛背,人携暮景在山椒。
过江名士皆黄土,只剩涛声似六朝。
【注释】
金陵:南京,古称金陵。阻风:因风雨受阻,船不能前进。即目:指眼前景。三山:南京城北的三个岛屿,即鸡鸣、虎丘和象山。六朝:指东吴(孙吴)和西晋(元帝)、宋(武帝)、齐(简文)、梁(简文帝)、陈(武帝)。黄土:坟墓。过江名士:指那些渡江到江南去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春天乘舟行经金陵江面时写下。诗中描绘了长江上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所闻的清幽之声。全诗四句,每句都写到了景物,而且都是写景,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处处透露出诗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不许归帆趁晚潮”,写舟人不让归船利用傍晚涨满江潮的时候顺流而下。次句“西风十日九停桡”则点明舟人不让归船顺流而驶的原因——西北风刮得很猛,船无法行驶。这两个句子把一个不轻易让归帆顺流而下的船工形象活生生地描绘出来了。第三句“鱼龙浩荡三山暮”,“鱼龙”喻指江上水势。三山在南京附近,这里指它附近的长江。这句意思是说,从三山一带回望,只见江水浩阔,浪涛滚滚,天色已晚。第四句“吴楚青苍一水遥”,写远望江天辽阔。这两句写诗人在船中眺望三山和长江之间的一片远景,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景色之壮观,表现了诗人的豪情逸兴。
最后两句“鸦带斜阳立牛背,人携暮景在山椒”,写夕阳中的江面上的景象。这两句是诗人由江天远景转向江边景象的过渡句,也是过渡到结尾两句的重要铺垫。“鸦带斜阳立牛背”,乌鸦在夕阳余晖中飞向江面;“人携暮景在山椒”,是说人们背着暮色登上山头。这两句诗既描写了江边黄昏时分的景色,又暗含着诗人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末句“过江名士皆黄土”,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年迈多病、客死异乡的亲友的思念。
这首七绝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感情悲壮,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纪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