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江声涌翠鬟,海门高处豁心颜。
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
呼吸便疑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
满岩松石皆仙骨,应笑狂奴不肯闲。
登焦山
四面江声涌翠鬟,海门高处豁心颜。
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
呼吸便疑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
满岩松石皆仙骨,应笑狂奴不肯闲。
注释:
- 四面江声涌翠鬟 - 四面的江流声像涌动的翠发一样,形容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 海门高处豁心颜 - 站在海门高处,心胸豁然开朗,心情愉悦。
- 志存舟楫知谁子 - 心怀远大志向,如同知晓自己命运的儿子。
- 历尽风涛是此山 - 历经风雨波涛,这里是我坚定信念和毅力的象征。
- 呼吸便疑通帝座 - 气息似乎能与天界相通,仿佛能到达皇帝所坐的地方。
- 扶摇直欲去人间 - 直上青云,想要脱离凡尘世界。
- 满岩松石皆仙骨 - 满山的松树和石头都像是仙人的骨骼,形象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
- 应笑狂奴不肯闲 - 嘲笑那些不珍惜时间、不肯放松的人。
赏析:
这首《登焦山》是一首描绘登山所见美景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首句“四面江声涌翠鬟”,形象地描绘了江水波涛汹涌的景象,仿佛翠绿的头发在江水中涌动。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壮美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第二句“海门高处豁心颜”,表达了站在海边高处,心胸顿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用“豁心颜”来形容心情的变化,表现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第三句“志存舟楫知谁子”,表达了诗人胸怀远大的理想,就像知道命运之子一样。这里的“舟楫”象征着人生的航行,而“志存”则意味着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第四句“历尽风涛是此山”,进一步强调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但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困难,才使得这次登山成为了人生中难忘的经历。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第五句“呼吸便疑通帝座”,形容了诗人与天地之间的密切联系,仿佛能够感受到天界的威仪。这种感受让诗人感到无比震撼和敬畏。
第六句“扶摇直欲去人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他渴望像风一样直接飞升到人间之外,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第七句“满岩松石皆仙骨”,形象地描绘了满山的松树和石头都是仙人的骨骼。这既是一种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
最后一句“应笑狂奴不肯闲”,则是对那些不珍惜时间、不肯放松的人的嘲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整首诗歌通过对登焦山过程中所见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理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