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去国裹双縢,惜别城南剪夜灯。
短剑长辞碣石馆,疲驴独拜献王陵。
半梳白发随年短,盈尺新诗计日增。
我愧退之无气力,不教东野共飞腾。
【注释】
河间:今河北交河县,为唐时属地。崔次龙:生平不详。寓部下:寄居在部中。十馀年无所遇:十多年没有遇到知音赏识。归:返回故乡。浩然去国裹双縢(ténɡ):离开国家时用两重布包裹的行李。去国,离开京城。裹双縢,即用双重包裹。惜别城南剪夜灯:在城外剪烛夜行,不忍离去,有惜别之意。剪,指剪烛光。剪夜灯,即在月下步行。短剑长辞碣石馆:指诗人辞官还乡。长辞,久别。碣石馆,即东门之外宾馆。长辞,即久别。疲驴独拜献王陵:作者因受排挤而罢职归家,只能骑着疲惫的驴车,到献王墓前叩头拜谢。献王,汉文帝刘恒的谥号,即汉武帝的父亲。献王陵,即文帝陵寝。半梳白发随年短,盈尺新诗计日增:指自己鬓边添了白发生发,时间不饶人,新诗创作日益增多。“半梳白发”四句写诗人辞官后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辞官还乡后心情的诗。首联点明诗人辞官还乡;颔联描写诗人辞官归隐途中的情景;颈联描绘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心境和生活状况;尾联抒发诗人辞官归隐后的感慨。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崔次龙所作。崔次龙,生平不详,他与杜甫同时代,但两人从未见过面。据《唐诗纪事》记载,崔次龙在河间府做幕僚,后来辞官还乡。诗人对崔次龙的遭遇感到同情,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第一联:离别之际,诗人用布包裹好自己的行李,准备告别朝廷。第二联:在城外剪烛夜行,不忍心离去,有惜别之意。第三联:辞官还乡之后,只能骑着疲惫的驴车,到献王墓前叩头拜谢。第四联:自己鬓发已白,岁月不饶人,新诗创作日益增多。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李白辞官归隐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