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啼残,野棠开尽,见说绿肥红瘦。何方系马,是处提壶,输与五陵豪石。暗想南陌东阡,草乱青袍,飞花眠柳。似徐娘老去,风情今日,可还如旧。
犹忆得、锦瑟相偎,画楼频倚,低唱翠眉微皱。软红满目,风雨无端,断送韶华太陡。试共东君细论,何似休来,来须相守。未寻春春已先归,愁煞晓钟时候。
注释:
布谷啼声断,荒野上的棠花已经开尽,听说是因绿叶茂盛,红花凋零。我到哪里去系马呢,到处都有豪爽的酒客,把酒杯放在壶中,把美酒送给了五陵豪侠。暗想往昔南陌东阡,草乱青袍,飞花眠柳,似徐娘老去,风情今日还如旧日吗?
犹记得与佳人锦瑟相偎,在画楼上频频倚靠,低低的唱着翠眉微皱。满眼都是繁华的丝织品,风雨无端地打来,把美好的时光都夺走了。试着和东风仔细谈论,为什么不来呢,来了就应该在一起。未寻春而春先归去了,忧愁啊!晓钟的时候。
赏析:
《惜馀春慢·赋立春》,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词。此篇为作者晚年之作。全词借咏叹立春,抒发自己对国事忧虑、壮志难酬的悲愤。
上片起首二句写立春时节的景物。“布谷啼残”,“野棠开尽”,是说立春之时,布谷鸟已鸣叫得差不多了,野外的棠树都已绽出繁花。“见说绿肥红瘦”,是说经过一个春天,绿叶更加茂密,红花却逐渐凋谢。这两句以景语作结,既写出了立春时物候变化的特点,又暗示出了作者对国事衰微、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和忧愤,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感慨作了铺垫。“何方系马”,以下几句,是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往事,由眼前之景想到过去的豪情壮志。作者回忆起当年在京城时,常常骑马到郊外,一边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一边与友人痛饮欢歌。这里用了典,“南陌”指京城南门外的街道,“东阡”指东城外的小路,“五陵豪石”是说当时在京的名士。这些豪放不羁的人士,他们饮酒作乐,无忧无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的。所以作者发出了“输与五陵豪石”的慨叹。“输与”是“输给”的意思,意思是作者认为那些豪士们所过的日子比自己好得多。“五陵豪石”,即五陵豪杰,是当时京城里的一些有权势的人。
下片转入抒情。作者回忆起往昔与一位名叫锦瑟的女子相依为命的情景:“锦瑟相偎”、“画楼频倚”、“低唱翠眉微皱”。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相互依偎,互相倾诉着心中的爱意;每当夜深人静时,两人就一起倚靠在画楼上,轻轻地唱着曲子,彼此的眼中都充满了爱意。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就到了离别的时候,这时女子的脸上露出了微微的愁容,那神情是多么凄楚、多么令人怜惜啊!“锦瑟”二句,化用李商隐《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意,表现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软红满目”三句,描写了女子临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她看着眼前熙攘的市井,心中充满了惆怅;听着外面风风雨雨的声音,心中不禁感到一阵凄凉。最后两句“试共东君细论”,是说作者试着和春风进行了一番议论,想要向它询问为何不再来陪伴自己。但是春风没有回答,它只是默默地离去了。“东君”,即春风。春风之所以不能再来陪伴作者,是因为作者希望它能留下来共同守护家园,但是春风却只能无奈地离去。
结尾两句“未寻春春先归,愁煞晓钟时候”,是对全词主旨的进一步点明。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还没有到来,它就匆匆地回到了大地。这让人怎能不感到悲伤呢?当早晨的钟声响起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更是难过。这里的“未寻春春先归”,是说春天还没有到来,它就匆匆地离开了人间。“愁煞晓钟时候”,是说当晨曦初现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更是难以平静。这里的“晓钟”,既是时间的提示,也是情感的象征。整首词通过写立春时节的美好风景和自己与女子的离合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前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