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黄菊作重阳,战地书来更断肠。
烈士尽为知己死,寒郊枉是哭人忙。
鲸鱼失势成京观,燕雀何人处画堂。
秋尽风蓬从西散,始知吾辈可怜伤。
霜天黄菊作重阳,战地书来更断肠。
烈士尽为知己死,寒郊枉是哭人忙。
鲸鱼失势成京观,燕雀何人处画堂。
秋尽风蓬从西散,始知吾辈可怜伤。
注释:
霜天黄菊作重阳 —— 霜天,即深秋时节,菊花盛开的季节,也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这里指的是作者在霜天看到盛开的黄色菊花,联想到重阳节。
战地书来更断肠 —— 战地,指战场上的书简,让人更加悲痛。这里的“更”表示更加、更甚。
烈士尽为知己死,寒郊枉是哭人忙 —— 烈士,指那些为了国家或朋友而死的英烈。这里说的是许多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死亡都是为了他们的知己(朋友或亲人),但这种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理解,反而在寒冷的郊外,他们被无谓地哀悼。
鲸鱼失势成京观,燕雀何人处画堂 —— 鲸鱼失势,比喻失去地位的人,就像被捕获的鲸鱼一样,成为别人的玩物。画堂,古代建筑中用于接待宾客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那些失去地位的人,他们就像被捕捉的鲸鱼一样,只能被当作玩物,而真正的主人却逍遥自在。
秋尽风蓬从西散,始知吾辈可怜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人物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的同情和哀叹。首先,诗人以霜天的黄菊为引子,引出了重阳节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时间点,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易逝。接着,诗人描述了战地来信的场景,更加增添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然后,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许多英烈的英勇牺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他们在寒冷的郊外被无谓地哀悼。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将失去地位的人比作被捕获的鲸鱼和画堂中的燕雀,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冷漠。最后,诗人以秋风中的飘散的蓬草为象征,表达了对英雄们身世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英雄们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