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虫亦非鸟,蝙蝠状独奇。
又有可奇者,孤眠寺榻西。
谈笑群客至,若不与闻知。
岂病身小弱,我为袖携归。
昏黄出山外,超然忽高飞。
飞鸣出意外,此类犹知时。
【注】
师竹:指苏轼的字子瞻。
过:拜访。
偕伍硕甫:和伍员之弟伍硕甫同乘一舟。
西湖:在杭州,苏、伍二人游西湖。
纪事集成:即《西湖纪行》。
非虫亦非鸟:指不是一般的动物。
独奇:特别奇特。
孤眠寺榻西:独自卧在寺庙里(西厢)床上。
谈笑群客至:与客人谈笑间,群宾来了。
若不与闻知:好像不与自己知晓一样。
病身小弱:身体有病。
我为袖携归:被朋友背回家(扶)。
昏黄出山外:天色渐渐昏黄了,太阳从山外出来。
超然忽高飞:忽然之间像鸟儿那样高高地飞翔起来。
超然:形容心情舒畅的样子。
飞鸣:像鸟儿那样飞鸣。
出意外: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时:时机。
【赏析】
此诗作于元祐四年(1089),是年秋,作者与友人伍硕甫泛舟西湖,游览名胜,并创作了此诗。
开头两句“非虫也,亦非鸟,蝙蝠状独奇”,写自己的形貌与处境,形象鲜明生动。
后五句写游历西湖所见所感,情调开朗,语言流畅。
最后一句抒发感慨,意味深长。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