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秋日爱城南路,吊古周侯况有台。
廿载乱离为客过,半生怀抱见山开。
松寒翠色侵衣履,菊老风香到酒杯。
向晚凭高更搔首,一声霜雁月中来。

秋日龚芝麓总宪招集孝侯台

寻秋日爱城南路,吊古周侯况有台。

廿载乱离为客过,半生怀抱见山开。

松寒翠色侵衣履,菊老风香到酒杯。

向晚凭高更搔首,一声霜雁月中来。

【注释】

  1. 秋日:秋天。
  2. 龚芝麓总宪:龚自珍(1793-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欲从大地搜诗料”,广泛搜集诗歌材料,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
  3. 爱城南路:地名,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
  4. 周侯:周公旦,西周初期政治家、军事家,孔子的弟子。周公旦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被封于丰邑(在今陕西省户县一带),后来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
  5. 廿载乱离为客过:指作者经历了二十年的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生活。乱离,指战乱;客过,指流浪或四处漂泊。
  6. 半生怀抱:指作者一生的情感和抱负。
  7. 松寒翠色侵衣履:形容松树的苍翠色彩与寒冷的气息相交融。
  8. 菊老风香到酒杯:指菊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能飘到酒杯上。
  9. 向晚:傍晚时分。
  10. 霜雁:即大雁,因秋季迁徙时多带霜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在秋日被邀请去爱城南路的孝侯台上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欣赏。
    首句“寻秋日爱城南路,吊古周侯况有台”描绘了作者在爱城南路寻找秋天的景象,同时提到了周侯台的历史背景。这里的“寻秋日”、“吊古周侯”都是对秋天和周代文化的怀念。
    第二句“廿载乱离为客过,半生怀抱见山开”则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廿载乱离”指的是作者经历的二十年战乱;“为客过”表示作者像客人一样四处漂泊;“半生怀抱”则是作者一生的情感和抱负。
    第三句“松寒翠色侵衣履,菊老风香到酒杯”通过描写松树和菊花的生动形象,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这里的“松寒”和“菊老”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最后一句“向晚凭高更搔首,一声霜雁月中来”则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这里的“向晚”指的是傍晚时分;“凭高”表示站在高处;“搔首”则是表达思考和迷茫的情感;“霜雁月中来”则是对秋天的期待和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