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棹北江平,南风若有情。
尽驱三伏暑,相送一帆轻。
水浅行舟缓,禾枯旱象成。
老农沙际语,不忍听呼庚!
【注释】
北江:指赣江,在江西省境内。棹(zào):船桨。南风:夏季常见的风向,从南方吹来。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共三个月的天气。呼庚:古代用土鼓声计算时辰,呼庚就是用木棒打土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赣江上的舟中所写。诗的前三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鼓棹北江平,南风若有情。”诗人乘坐小船,沿着北江而下,此时正是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暑气逼人,江水也因为烈日而显得格外清凉,使人感觉凉爽舒适。而此时突然刮起了一阵南风,这股风正好与烈日相对,使人们感到凉爽舒适,仿佛有一种无形的温情和关爱包围着我们。
接下来的两句“尽驱三伏暑,相送一帆轻。”则写出了乘船的人在酷热中却能轻松愉快的度过夏天。他们被南风吹得凉爽舒适,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将炎热都赶跑了,只留下了清凉舒适的氛围。而且,他们还能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因为可以欣赏到沿途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欣赏到那美丽的风景,这使他们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最后两句“水浅行舟缓,禾枯旱象成。”则是描写了船上人看到的景象。由于水流较浅,小船行驶起来比较缓慢;而田野上长出的禾苗却已经枯萎,显示出一片旱灾的景象。这些景象都反映了当时农民们的生活状况,他们正在经受着干旱带来的困扰,生活的艰辛和困难让他们感到无奈和沮丧。
最后一句“老农沙际语,不忍听呼庚!”则是描述了船上的人对农民们的同情之情。当听到渔民在沙洲上诉说着他们的遭遇时,船上的人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同情之情。他们不忍心再去聆听渔民们的呼喊声了,因为他们已经深受其苦了。
这首诗通过对北江景色的描述,以及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出夏日的炎热与农民们的艰辛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