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宜避地,问汝亦何辜。
共受锄根苦,谁怜傲骨枯?
清高原是累,依附况相诬?
太息蟠根地,终应变道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要分析的内容,然后仔细审读全诗,逐联展开分析,抓住关键句进行评析。
首联“窥园梅花二株被日人移植四春园,闻亦枯悴而死;以诗吊之”,是作者的自问,也是诗人的自答。诗人用“窥园”二字,点出移植的地点,并写出移植的时间——在初春,因为梅花开得早,而移植的日期又正是花开之时,故诗人说“闻亦枯悴而死”。这句是写梅花移植后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被移植后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颔联“主人宜避地,问汝亦何辜?”是作者对梅花的质问。这两句中“宜、问”两字,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的怜悯和哀怜,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处境艰难的处境。
颈联“共受锄根苦,谁怜傲骨枯?”是作者对梅花的感叹。这两句中“锄根”两字,说明梅花被移植到他乡后,经受的苦难,而“傲骨枯”三字,则表现出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
尾联“清高原是累,依附况相诬?太息蟠根地,终应变道途!”是诗人感慨自己的处境。这两句是对梅花的进一步抒发感情。最后两句“太息蟠根地,终应变道途!”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概。诗人以“太息”一词收束全诗,表明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愿随波逐流。
【答案】
示例:
(1)窥园梅花二株被日人移植四春园,闻亦枯悴而死;以诗吊之。
译文:
窥园的梅花有两棵被日本人移植到了四春园,听说它们也枯萎死了。我用这首诗来哀悼它。
注释:窥园:偷看别人园圃。移植:把植物搬到其他地方栽种。闻亦枯悴而死:听说它也枯萎死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因梅树被移植而作。诗人用“窥园”二字,点出移植的地点,并写出移植的时间——在初春,因为梅花开得早,而移植的日期又正是花开之时,故诗人说“闻亦枯悴而死”。这句是写梅花移植后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被移植后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2)主人宜避地,问汝亦何辜?
译文:
主人你应当避开这个是非之地,问你有什么罪过呢?
注释:避地:远离是非之地。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梅花的质问。这两句中“宜、问”两字,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的怜悯和哀怜,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处境艰难的处境。
(3)共受锄根苦,谁怜傲骨枯?
译文:
一起承受了被砍伐的痛苦,谁会可怜你的傲骨已经干枯?
注释:锄根:挖掉老根。傲骨:指梅花枝杆挺拔、刚毅的品格。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梅花的感叹。这两句中“锄根”两字,说明梅花被移植到他乡后,经受的苦难,而“傲骨枯”三字,则表现出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
(4)清高原是累,依附况相诬?
译文:
高高的原野本是劳累的地方,依附于他人难道不是诬蔑么?
注释:清高原:高平旷远之地。累:劳苦。况:况且。诬:欺骗。
赏析:
此诗是诗人感慨自己的处境。这两句是对梅花的进一步抒发感情。最后两句“太息蟠根地,终应变道途!“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概。诗人以“太息”一词收束全诗,表明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愿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