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名士不求知,疏懒如云出岫迟。
人到忘贫无异富。
诗能不俗便称奇。
有才何必名登榜,无累依然酒满卮。
试看东风花历乱,落红偏是最高枝!
【诗句】
本来名士不求知,疏懒如云出岫迟。
人到忘贫无异富,诗能不俗便称奇。
有才何必名登榜,无累依然酒满卮。
试看东风花历乱,落红偏是最高枝!
【译文】
本来文人并不追求名声,他们像云那样悠然自得。
人们到了忘却贫穷的境界,就不觉得贫穷了。
写诗如果不矫揉造作,就能被称为奇才。
有才能的人何必要科举成名,无牵无挂才能自由自在地喝酒。
试着看看东风吹动的花枝乱舞,落花却偏偏落在最高的树枝上!
【注释】
本:本来。
郭士梯(guō shì tī):《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作《郭氏子》,唐末诗人。
感怀:感慨。
原韵:即原作,指这首诗的原文。
云:比喻人。
岫(xiù):山穴。
忘贫:忘记了贫穷。
无异:没有区别。
俗:通俗。
不俗:不矫揉造作。
奇:奇特。
才:才能或才华。
名:名气。
登榜:科举考试中举。
累:拖累,负担。
风:这里指春风。《诗经·小雅·采薇》:“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历乱:纷乱。
落红:落花。
最高枝:最高的树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全诗借“疏懒如云出岫迟”的云和“东风花历乱,落红偏是最高枝”的花来寓意人生态度与命运选择,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理想。
诗的第一句“本来名士不求知”,点出了主题。名士不求知,并非真的对知识的漠视,而是以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不被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种态度,是对名利的超脱,也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第二句“疏懒如云出岫迟”。这句话用“云”来比喻自己,形容自己虽然看似悠闲自在,但实际上内心却充满了对名利的淡然和超脱。如同云彩那样悠然自得,不急不躁,从容地出现在山间,给人一种悠然的感觉。
第三句“人到忘贫无异富”,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的态度。无论贫富,都能坦然接受,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超脱,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丰富。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
第四句“诗能不俗便称奇”,则是对诗歌的评价。如果一首诗能够不矫揉造作,自然流畅,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为奇才。这不仅仅是对诗歌的评价,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肯定。只有保持真实,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
第五句“有才何必名登榜”,则更进一步强调了才华与名声的关系。有才华的人并不一定需要通过科举等途径来证明自己。只要有真才实学,自然就能被人认可。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独特见解。
第六句“无累依然酒满卮”,则是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即使没有外在的束缚和压力,也能过得自在快乐。这种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
最后一句“试看东风花历乱,落红偏是最高枝”,则是以春风中的落花来象征自己的生命状态。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是落花依然在枝头盛开,它们依然美丽,依然生机勃勃。这种生命的力量和坚韧让诗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