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铜壶夜漏迟,碧阑干外雨如丝。
竹床藤簟初无梦,红烛纱窗合有诗。
菡萏出泥刚得水,茅茨补屋恰当时。
小园花落知多少?
明日呼童试一窥。
诗句释义
1 滴滴铜壶夜漏迟,碧阑干外雨如丝。
- “铜壶”指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常被用来象征夜晚的深沉和时间的流转。
- “滴答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声音,暗示了夜晚的到来与时间的推移。
- “碧阑干”指的是绿色的栏杆,常用以形容美丽的景象或者宁静的环境。
- “雨如丝”形象地描述了细雨如同丝线一样轻柔,给人一种静谧而柔和的感觉。
- 竹床藤簟初无梦,红烛纱窗合有诗。
- “竹床藤簟”是古人常用的床上用品,象征着简朴和舒适。
- “初无梦”表示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入眠。
- “红烛”通常与夜晚或节日相关,这里可能意味着某种庆祝或期待。
- “纱窗合有诗”则可能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窗外的景象似乎成了一首美丽的诗,给人以美的享受。
- 菡萏出泥刚得水,茅茨补屋恰当时。
- “菡萏”是一种莲花,通常与纯净、高雅联系在一起。
- “出泥”可能是指这种植物刚刚从泥中生长出来。
- “刚得水”强调了这种生长状态的新鲜和充满活力。
- “茅茨”指用茅草搭建的屋顶,这里可能暗示对自然和朴实生活的向往。
- “适当时”表明这样的时刻正是需要这种品质的时候。
- 小园花落知多少?
- 这个结尾问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叹。
- “小园”可能指的是一个较小的私人园林,强调了环境的私密和珍贵。
- “花落”直接指向了季节更迭的自然现象。
- “知多少”则是诗人对花落数量的不确定感,增添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译文
深夜的铜壶滴答作响,窗外细雨如同轻纱般飘洒。竹床和藤席上的人都已进入梦乡,而红烛光芒透过纱窗照进房间,仿佛有了诗意。荷花刚刚破土而出,茅草屋恰好适合修补。小园中的花儿已经凋谢了多少?明日我定要叫来孩童一起欣赏一番。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场景,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简朴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切感悟。诗中不仅捕捉了自然界的细节(如雨声和花朵),还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询问“花落知多少”,诗人提出了关于生命短暂和珍惜当下的思考,使整首诗富有哲理性。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宁静与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