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闻幽涧响淙淙,伫立林间独倚筇。
瀑布倒垂初咽石,瑶琴再鼓欲鸣松。
在山始信流非浊,润物应知泽自浓。
何处寻源分一脉,为安水碓听时舂?

以下是对《听泉》一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静闻幽涧响淙淙,伫立林间独倚筇。

  • 静听:静静地听,形容聆听泉水的声音时的心情和环境是安静的。
  • 幽涧:深深的山涧,形容泉水所在的自然环境幽深静谧。
  • 响淙淙:形容水声清脆悦耳,像流水声不断,强调了泉水的清澈和悠长。
  • 伫立林间:长时间地站在树林中,形容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享受着宁静和孤独。
  • 独倚筇:独自倚靠在筇杖上,筇杖是手杖的一种,常用来表示悠闲或欣赏自然。

瀑布倒垂初咽石,瑶琴再鼓欲鸣松。

  • 瀑布倒垂:描述瀑布从高处跌落至地面的情景,给人一种壮丽和壮观的感觉。
  • 初咽石:开始时水流细小如吟唱般轻柔,声音细微,如同细语轻吟。
  • 瑶琴再鼓:用瑶琴比喻泉水声,形容泉水的流动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弹奏瑶琴一般动听。
  • 欲鸣松:想象泉水声如同琴音那样优美,仿佛在呼唤松树,增加了诗意和画面感。

在山始信流非浊,润物应知泽自浓。

  • 在山:处在山中,形容人身处山间。
  • 始信流非浊:通过这次经历后,才真正认识到溪水的清纯。
  • 润物应知泽自浓:水滋润万物,应当了解它的恩泽是如此之浓厚。

赏析

许南英的《听泉》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首句“静听”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暗示了接下来的景象会带给人心灵的震撼。接着,“响淙淙”三字将泉水的清澈与悠扬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潺潺流水之中。

诗人选择站在林间独自倚靠手杖,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沉思,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瀑布倒垂”与“初咽石”等意象,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最后两句“在山始信流非浊,润物应知泽自浓”则升华了整首诗歌的主题。它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虽然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流淌,但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纯净与价值。而水之于万物,其润泽之功无需言表,这正是自然界最宝贵的礼物。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