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琴辱使怨何深,不是中和太古心。
傲物凌人终免祸,武陵毕竟是知音。
【注释】
戴安道:即戴逵,东晋名士。
武陵:地名,传说中桃花源在武陵附近。《世说新语•容止》载:“桓南郡与时人共论短长,日‘安期子(按:即庄子)有大树,生扶疏于岩石之上。枝横跨于谷口,拂乎林皋之上者甚众,风雨疾至而为之动摇;烟云兴合其下者甚凝,迅风拂之则枝叶动容。’桓公曰:‘虽有大风云起,终不可动饶树动容。’于是谢将始知桓意不在树,正忧人之不能堪扰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武陵桃花源的典故来表现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诗人借武陵桃花源的故事为喻,说明自己虽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但却心如死灰、无动于衷。“破琴”句,以嵇康《琴赋》“余少好音律,耽情玩赏”为典,言其虽能弹琴,但已不再弹奏,以此表明自己对世事的淡漠和超然。“傲物”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为典,表示自己虽然身处权贵之中,却不为所屈,不随波逐流,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武陵”三句,诗人以武陵桃花源故事为喻,表示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仍然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被外界纷扰所侵扰。
诗人以桓温为例,表示虽然自己已经看破红尘,但是仍然希望能够找到知己,过上隐居的生活。全诗通过对武陵桃花源的描绘和对桓温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