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客结茅庵,邻家屋两三。
快牛过子弟,健妇抵丁男。
鸡犬𥯨簩竹,鱼虾钴鉧潭。
逃亡今略尽,寥落我何堪。
佃客
佃客结茅庵,邻家屋两三。
快牛过子弟,健妇抵丁男。
鸡犬𥯨簩竹,鱼虾钴鉧潭。
逃亡今略尽,寥落我何堪。
翻译:
佃客在简陋的茅草庵里搭建起自己的居所,旁边邻居的屋子只有两三个。
快跑的牛犊经过田间地头,健壮的妇女能够顶替男性劳动力。
鸡鸭在竹林中啄食,鱼儿在清澈的水潭中游弋。
如今逃荒的人已经基本都回来了,只剩下我孤独一人。
注释:
- 佃客:指农村中的贫穷雇农,没有土地耕种,依靠地主的租地为生。
- 结茅庵:搭建简陋的茅草屋作为住所。
- 邻家屋两三:邻居只有两三间房屋。
- 快牛过子弟:指年轻力壮的公牛,能够迅速完成田间劳作。
- 健妇抵丁男:指健壮的妇女能够代替男性劳动力,即女劳力的价值。
- 𥯨簩竹:用竹子制成的农具,用来割竹笋、打竹仗等。
- 钴鉧潭:指清澈的池塘或水潭。
- 逃亡今略尽:指逃亡的人们基本都回来了。
- 寥落:孤独寂寞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写了农民的生活状态。首联描绘出佃客在简陋的茅草庵里搭建起自己的居所,旁边邻居的屋子只有两三个。颔联通过“快牛过子弟”和“健妇抵丁男”两个细节,展示了佃客们勤劳能干的精神风貌。颈联则通过“鸡犬𥯨簩竹”和“鱼虾钴鉧潭”两个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好。尾联“逃亡今略尽,寥落我何堪”反映了农民在战乱和社会动荡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生活气息,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杜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