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北辰星拱地中海,葱葱郁郁腾光铓。岸环大小都会数百计,积气淼淼盘中央。
自余各土亦尔尔,海若凯奏河伯降。波罗的与亚剌伯,二海名。
西域两极遥相望。亚东黄渤谓黄海、渤海。壮以阔,亚西尾闾身毒洋。
谓印度洋。斯名内海文明时代第二纪,五洲寥邈殊未央。
蛰雷一声百灵忙,翼轮降空神鸟翔。哥伦布初到美洲,土人以为天神,见其船之帆,谓为翼也。
咄哉世界之外复有新世界,造化乃尔神秘藏。阁龙日本译哥伦布以此二字。
归去举国狂,帝国挟帜民赢粮。谈瀛海客多于鲫,莽土倏变华严场。
朅来大洋文明时代始萌蘖,亘五世纪堂哉皇。其时西洋谓大西洋。
权力渐夺西海谓地中海,用汉名也。席,两岸新市星罗棋布气焰长虹长。
世界风潮至此忽大变,天地异色神鬼瞠。轮船铁路电线瞬千里,缩地疑有鸿秘方。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诗句:
- 就中北辰星拱地中海,葱葱郁郁腾光铓。
- 关键词注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 译文:其中北方的北极星环绕着地中海,郁郁葱葱的光芒闪耀。
- 自余各土亦尔尔,海若凯奏河伯降。
- 关键词注释:自余:其他;各土:不同的土地;河伯:黄河神。
- 译文:其他的国土也如此,黄河神在欢呼,长江神也在降临。
- 波罗的与亚剌伯,二海名。
- 关键词注释:波罗的、亚剌伯:分别是意大利和阿拉伯的缩写。
- 译文:意大利和阿拉伯,这两个国家的海洋。
- 西域两极遥相望。
- 关键词注释:西域:指亚洲西部地区;两极:指南极和北极;遥相望:远相望。
- 译文:亚洲西部的两个极点远远相望。
- 亚东黄渤谓黄海、渤海。
- 关键词注释:亚东:指亚洲东部;黄渤:黄海和渤海;谓:叫做。
- 译文:亚洲东部的黄海、渤海。
- 壮以阔,亚西尾闾身毒洋。
- 关键词注释:壮以阔:形容辽阔。亚西:指中国西部。尾闾:古代神话中龙的尾部,这里比喻亚洲或中国的西部。身毒洋:即印度洋。
- 译文:它非常宽阔,亚洲的西部是中国的尾巴,是印度洋。
- 斯名内海文明时代第二纪,五洲寥邈殊未央。
- 关键词注释:斯名:这个名称;内海:指地中海;文明时代第二纪:指地中海文明时期;五洲:指全世界;寥邈:辽阔遥远;殊未央:非常遥远。
- 译文:这个名称是指地中海文明时期的内海,全世界都非常遥远。
- 蛰雷一声百灵忙,翼轮降空神鸟翔。哥伦布初到美洲,土人以为天神,见其船之帆,谓为翼也。
- 关键词注释:蛰雷:突然的雷声;百灵:百灵鸟;翼轮:飞机的螺旋桨;降空神鸟翔:飞向天空的神鸟飞翔。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著名的航海家,他的航行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
- 译文:突然的雷声让百灵鸟忙碌起来,飞机的螺旋桨降落在空中,神鸟飞翔。哥伦布最初到达美洲,当地人认为他是天神,看到他的船帆,以为是翅膀。
- 咄哉世界之外复有新世界,造化乃尔神秘藏。阁龙日本译哥伦布以此二字。
- 关键词注释:咄哉:感叹词,表示惊讶。世界之外:指地球之外,可能是指宇宙之外;新世界:新的世界;造化:自然法则或力量;神秘藏:隐藏在神秘的背后。阁龙:可能是对哥伦布名字的音译或误译。
- 译文:在世界之外还有新的世界,自然的法则是如此的神秘。阁龙可能是对哥伦布的名字的音译或误译。
- 归去举国狂,帝国挟帜民赢粮。谈瀛海客多于鲫,莽土倏变华严场。朅来大洋文明时代始萌蘖,亘五世纪堂哉皇。其时西洋谓大西洋。
- 关键词注释:归去:回家;帝国:国家;挟帜:携带旗帜;赢粮:携带粮食;瀛海:指东海和南海;客:游客;乍:忽然;大荒场:广阔的原野;朅来:到来;大西洋:欧洲西海岸外的海域。
- 译文:回家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在狂欢,国家带着旗帜,人民带着食物。谈论东海和南海的游客比鲫鱼还要多,广阔的原野变成了华丽的场所。大洋文明时代开始萌发,经历了五个世纪,那时欧洲的海域被称为大西洋。
- 权力渐夺西海谓地中海,用汉名也。席,两岸新市星罗棋布气焰长虹长。世界风潮至此忽大变,天地异色神鬼瞠。轮船铁路电线瞬千里,缩地疑有鸿秘方。
- 关键词注释:权力渐夺西海:逐渐控制西方的海域;用汉名也:指的是用汉语命名的方式;席:指大陆的一端;新市:新兴的城市或港口;气焰长虹长:气势磅礴如长虹横跨天际;世界风潮至此忽大变: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天地异色神鬼瞠:天地颜色不同,神明震惊;轮船、铁路、电线瞬千里:现代交通工具使距离缩短;缩地疑有鸿秘方:有缩小空间的神秘方法。
- 译文:权力逐渐夺取西方的海域,使用汉语命名。大陆的一端是新兴的城市或港口,它们的气势如同长虹横跨天际。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天地颜色不同,神明震惊不已。现代交通工具如轮船、铁路、电线使距离迅速缩短,令人怀疑有一种缩小空间的神秘方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动态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从古至今人类活动对地理和海洋格局的影响。诗中的“北辰”、“昆仑”等元素象征着永恒的自然法则和宇宙秩序,而“舟车”则代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探索精神。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活动,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域的描述,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向往和征服。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