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癸卯勤讲课,北平试拥皋比座。地交山海少耕粮,庙近夷齐尝苦饿。
甲乙丙主莲花池,相国殷勤推项斯。琳宫提举比祠禄,所惭患好为人师。
相府荒凉韩愈罢,承蜩伎捷斯文亳。朱文曾动天子颜,白字竟遭县尉骂。
丁未又困京洛尘,选部有官不敢徇。晏岁仓皇走梁宋,才拙岂可辞贱贫。
镇洋太保人伦望,寒士闻名气先壮。戟门长揖不知惭,奋书自荐无谦让。
公方养疴典谒辞,延见卧榻犹嫌迟。解推遽释目前困,迎家千里非逶迤。
宋州主讲缘疑夙,文正祠堂权庙祝。漳潭深院花木饶,侨家忽享名山福。
戊秋洪水割荆州,大府移镇苏虔刘。坐席未暖又偈偈,故人官毫聊相投。
己酉春夏江南北,驰驱水陆无休息。秋冬往还江汉间,灾平岁稔旌门闲。
庚戌重来启书局,编摩万卷书撑屋。四年转辗五迁家,疾病殇亡又相属。

【注释】

①丁巳:即天启五年(1625年),诗作于此年的岁暮之际。

②壬寅癸卯:壬寅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卯为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勤讲课,指教学工作勤奋。北平试,指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拥皋比座,指在讲学时,弟子们围绕着老师而坐。地交山海少耕粮,指京城周围土地贫瘠,收成很少。

③庙近夷齐尝苦饿,指孔子的学生颜回、曾参和子路三人都曾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很为他们感到苦恼。

④甲乙丙主莲花池,指作者自己担任过提举莲花池的官职。相国,指宰相。项斯,唐人,与作者有师生之谊,故称。相国殷勤推项斯,指宰相推荐项斯任官。琳宫,指作者所主持的经筵。提举比祠禄,指主管祭祀事务。所惭患好为人师,指自己因为喜欢教书,所以被人称为老师。

⑤相府荒凉韩退之罢,指当时朝廷中一些大臣因被排挤而离开相位的凄凉景象。承蜩伎捷斯文亳,指韩愈因谏阻皇帝修筑骊山道而遭贬谪。朱文曾动天子颜,说韩愈的一篇文章使皇帝改变了态度。白字竟遭县尉骂,说韩愈写文章时因用词不当而被县尉责骂。

⑥丁未又困京洛尘,指天启五年冬天因政治腐败而流落京城。选部有官不敢徇,指当时的官僚对权势显赫的人不敢有所偏袒。晏岁仓皇走梁宋,说天启六年冬天作者因避乱而逃亡到山东。才拙岂可辞贱贫,说才华不出众怎么能忍受贫穷呢?

⑦镇洋太保人伦望,指作者担任过镇守福建的总督。寒士闻名气先壮,指寒门出身的士人因为名声大而自感骄傲。戟门长揖不知惭,指面对长官时,由于地位卑微而感到羞愧。奋书自荐无谦让,指向上级呈递自荐书时,并不因自己的低微而自卑。

⑧公方养疴典谒辞,指正在休养病体的官员辞去职务。延见卧榻犹嫌迟,指当官后仍想早日升迁。解推遽释目前困,指遇到紧急情况能够迅速解脱困境。迎家千里非逶迤,指为了赴任而从远方赶来。

⑨宋州主讲缘疑夙,指作者曾在宋代担任经筵讲席的讲师。文正祠堂权庙祝,指作者曾代理过文正阁的祭神仪式。漳潭深院花木饶,指在漳潭深院居住时,庭院内花开茂盛,景色优美。侨家忽享名山福,指侨居他乡时突然得到名山的福佑。

⑩戊秋洪水割荆州,指天启七年(1627年)秋天发生的特大洪水灾情。大府移镇苏虔刘,指朝廷将大府迁移到苏州和虔州的刘城,以便防御水害。坐席未暖又偈偈,指刚坐下还没有来得及喝茶就发生了灾情。故人官毫聊相投,指老朋友们在灾难过后相聚交谈。

⑾己酉春夏江南北,指天启八年(1628年)春至夏间,作者在江南和江北一带奔走教书。驰驱水陆无休息,指奔波于各地之间,没有休息的时间。秋冬往还江汉间,指秋冬之际返回江汉地区。灾平岁稔旌门闲,指灾害平息之后年景又丰盈了。旌门,古代帝王巡行时所立的旗帜,借以表彰政绩。

⑿庚戌重来启书局,指天启九年(1630年)春天回到北京。编摩万卷书撑屋,指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堆满了屋子。四年转辗五迁家,指在四年时间里辗转五次搬家。疾病殇亡又相属,指疾病缠身,儿子也夭折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