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看鸟高飞,再翱复再翔。养雏三十年,羽翼成文章。
羽翼成文章,壮士胡为嗟嗟戚戚徒心伤。珍食盈案,咽不暇尝。
拔剑出门,我马玄黄。壮心崛强,不肯伤悲。风吹棠梨,春日迟迟。
上览高山松柏之苍苍,下俯黄河流水之滂滂。中有孤客彷徨而踯局,不觉潸焉泣涕之沾裳。

【注释】

①仰看鸟高飞:仰,抬头看。鸟,指凤凰。比喻贤才。②再翱复再翔:再,两次。③养雏三十年,羽翼成文章:养雏,抚养小鸟儿。三十年,时间之长。羽翼成文章,比喻人才成长。④胡为嗟嗟戚戚徒心伤:胡为,为什么。嗟嗟,叹息声。戚戚,悲伤的样子。徒,白白地。心伤,心中忧伤。⑤珍食盈案:珍,美味佳肴。盈,满。案,案几。⑥咽不暇尝:咽,吃。不暇,没有闲暇的意思。尝,尝味。⑦拔剑出门:拔剑,抽出剑来。出门,走出门去。⑧玄黄:马的毛色,黑色和黄色相间。⑨崛强:坚强。⑩不肯伤悲:伤悲,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凤凰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事业的理想追求。

第一句“仰看鸟高飞”写诗人抬头看到一只凤凰在天空中高飞,表现了诗人对凤凰这种神鸟的喜爱之情。第二句“再翱复再翔”进一步描绘了凤凰展翅飞翔的情景,表达了凤凰的壮美形象。

第三句“养雏三十年”是对凤凰养育的赞美,也是对人才成长过程的比喻。这里的“养雏”并非字面意思上的养育幼崽,而是用来形容一个人从年少时就开始培养自己,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才能的人。

第四句“羽翼成文章”则是指凤凰经过长时间的养育和训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羽毛和翅膀,成为了能够飞翔的鸟儿。这里的“文章”并非指文字或文章,而是指凤凰的羽翼之美,是对其美丽形象的高度赞誉。

第五句“壮士胡为嗟嗟戚戚徒心伤”则是说那些有才能的人,为什么总是感叹不已、悲伤不已呢?这里的“胡为”是疑问词,表示为什么。而“嗟嗟戚戚”则形容人悲伤的样子。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那些有才能的人为什么会感到悲伤呢?

第六句“珍食盈案”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指出这些有才能的人之所以会感到悲伤,是因为他们的美食被剥夺了。这里的“珍食”指的是美食佳肴。而“盈案”则表示这些美食被摆放得满满的。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说明,那些有才能的人虽然得到了重用和赏识,但他们的生活却因为政治斗争或其他原因而变得艰难困苦。

第七句“拔剑出门”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他拔出宝剑,准备离开家门去迎接新的挑战。这里的“玄黄”指的是马的毛色,黑色的和黄色相间。

第八句“我马玄黄”则是说自己骑上这匹马准备出发,这匹马的颜色是黑色的和黄色相间。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第九句“壮心崛强,不肯伤悲”则是继续描写诗人的形象和心情,他有着坚定的决心和强烈的意志,不愿意因为悲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里的“崛强”是指坚强有力,而“伤悲”则是指悲伤痛苦。

第十句“风吹棠梨,春日迟迟”则是描写春天的景象,风轻轻地吹动着棠梨树,春日也慢慢地过去了。这里用棠梨树作为春天的象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十一句“上览高山松柏之苍苍,下俯黄河流水之滂滂”则是用高山和河流这两个自然景观来比喻人的志向和胸怀。山上的松树和柏树郁郁葱葱,象征着人的志向和毅力;而黄河的水流汹涌澎湃,则代表着人的豪放和气魄。

第十二句“中有孤客彷徨而踯局”则是描写诗人内心的感受,他看到周围的人们忙碌奔波、犹豫不决,自己却像一只孤独的客人一样四处徘徊、不知该往哪里走。这里的“彷徨”意味着犹豫不决,而“踯局”则是指徘徊不定、不知所措的意思。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困惑。

最后一句“不觉潸焉泣涕之沾裳”则是总结全诗,诗人在感慨之余,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泪水打湿了自己的衣裳。这里的“潸焉”意味着流泪的样子,而“泣涕之沾裳”则是指泪水打湿了衣裳。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