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阶夜雨滴心头。凉雁过西楼。一行秋色,十分归思,万点离愁。
自被浮名羁绊后,长似断蓬流。凄凄双杵,朦朦残月,渺渺孤舟。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本诗为词人秋日登高所见所感之作,通过“空阶夜雨滴心头”等句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秋景图;“自被浮名羁绊后,长似断蓬流”,以“断蓬流”比喻自己因仕途而飘泊不定;“凄凄双杵,朦朦残月,渺渺孤舟”三句,则进一步烘托出词人的悲凉心境。

“空阶夜雨滴心头。”首句开门见山,点明时间是夜晚,地点在空荡荡的台阶上,作者正处在愁绪满怀之中,夜雨打湿了他的衣裳,也打湿了他的心房;“凉雁过西楼。”“一行秋色,十分归思,万点离愁。”这几句词人写景,写眼前的景象,更写自己内心的感情。“凉雁过西楼”中的“凉雁”,指寒雁,即大雁,古人认为大雁有候至之意,这里指秋天来临了;“一行秋色”,即一叶秋色。秋天到了,雁南飞,草木凋零,自然界万物都在准备过冬,词人自然也不例外,他也要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准备;“十分归思,万点离愁”,这两句中,“十分”和“万点”都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归思”和“离愁”都是思念故乡之情,“十分”和“万点”表现了思念之深、之苦。

“自被浮名羁绊后”以下几句,词人写自己的感慨。“自被浮名羁绊后”,意思是自从被名利所束缚之后,就像断了的蓬草随风飘流。这里的“浮名”指的是名利,“羁绊后”指的是受其牵绊;“长似断蓬流”,以“断蓬流”来比喻自己因仕途而飘泊不定;“凄凄双杵,朦朦残月,渺渺孤舟”,这三句词人写景,写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孤单;前一句“凄凄双杵”,用“双杵”形容捣衣声,“凄凉”二字写出了捣衣声给人带来的愁苦之感;第二句“朦朦残月”,朦朦二字形容月亮模糊不清,暗指词人心中的迷茫与孤独之感;最后,词人用“渺渺孤舟”来形容自己在官场中的漂泊无定。这三句写景,又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词。词作开头三句,写自己因仕途失意而感到的悲苦之情。“空阶夜雨滴心头”“凉雁过西楼”,是写景。夜雨打湿了词人的衣裳,更打湿了他那颗受伤的心灵。此时,只有一只孤雁从西楼飞过,那哀切的叫声,使词人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想起自己像这孤雁一样,前途茫茫,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一行秋色”,是说秋天来了。“十分归思”,“万点离愁”,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十分痛苦,万般无奈。

“自被浮名羁绊后”,是说自从被名利所束缚以后,词人就开始了仕途上的奔波劳顿。“长似断蓬流”,以“断蓬流”比喻自己因仕途而飘泊不定。“凄凄双杵”,用“双杵”形容捣衣声,“凄凉”二字写出了捣衣声给人带来的愁苦之感。“朦朦残月”,指月光朦胧不明。“渺渺孤舟”,用“孤舟”来形容自己在官场中的漂泊无定。这三句写景,又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下片主要抒发词人的内心感情。“自被浮名羁绊后”,是说自从被名利所束缚以后,词人就开始了仕途上的奔波劳顿。“长似断蓬流”,“凄凄双杵”,用“断蓬流”、“双杵”来形容自己因仕途而飘泊不定;“朦朦残月”,“渺渺孤舟”,用“朦胧的残月”、“孤独无依的船只”来形容自己在官场中的漂泊无定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这三句写景,又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结尾三句是总结全词。“自被浮名羁绊后”,是说自从被名利所束缚以后,词人就开始了仕途上的奔波劳顿。“长似断蓬流”,“凄凄双杵”,“朦朦残月”,“渺渺孤舟”,四句写景,又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整首词作通过描写秋景以及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词人在仕途上受到打击后的失落与悲伤。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和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将词人内心的失落、悲伤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