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惜别到今非,反袂翻无涕可挥。
下国未闻桑实美,故山谁信蕨芽肥。
鸿毛生死听时论,燕羽差池赋大归。
去与遗民谈野史,一亭宛在雪初飞。
注释:
寻常惜别到今非,反袂翻无涕可挥。
下国未闻桑实美,故山谁信蕨芽肥。
鸿毛生死听时论,燕羽差池赋大归。
去与遗民谈野史,一亭宛在雪初飞。
赏析:
首联“寻常惜别到今非,反袂翻无涕可挥。”表达了作者对这次离别的感慨和不舍。他感叹时光流转,曾经的离别已不再是寻常之事,而现在的离别却让人难以抑制情感。他反手拭去泪水,却发现眼泪已经无法挥洒。这两句诗通过“寻常”、“翻”等词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
颔联“下国未闻桑实美,故山谁信蕨芽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他感叹自己生活在下层百姓之中,未曾听闻过桑树果实的美味。而故乡的山野中,谁又能相信那些蕨类植物的嫩芽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故乡与自己生活的地方,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颈联“鸿毛生死听时论,燕羽差池赋大归。”“鸿毛生死”,指的是鸿雁的羽毛虽然轻盈,但其生死却由命运决定。这里比喻人的一生,生与死都由命运主宰。“燕羽差池”,则是比喻燕子飞行时的不稳定,这里也用来比喻人生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赋大归”,则是指将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知。
尾联“去与遗民谈野史,一亭宛在雪初飞。”最后一句“一亭宛在雪初飞”,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这里,作者与遗民们一起谈论着野史,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雪世界中。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冬日雪景中的一座古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怀念、无常等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