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树色斜阳暝,残钟隔林催到。罨碧旧山门,黯楞轩孤窈。古苔萦绣葆。指江令、断碑无帽。翠墨装题,红泥小印,认沧桑稿。
燕市触悲歌,丝丝鬓,迥忆王郎同调。赚破嫩寒天,是红箫声拗。背吟秋易老。恁词客、霜台焚草。海门月、今夜从君,趁骑龙烟岛。
徵招再题王幼霞侍御秋窗忆远图。图为况夔笙舍人客江南作,并装金陵栖霞寺残碑二段
台城树色斜阳暝,残钟隔林催到。罨碧旧山门,黯楞轩孤窈。古苔萦绣葆。指江令、断碑无帽。翠墨装题,红泥小印,认沧桑稿。
燕子市触悲歌,丝丝鬓,迥忆王郎同调。赚破嫩寒天,是红箫声拗。背吟秋易老。恁词客、霜台焚草。海门月、今夜从君,趁骑龙烟岛。
注释:
- 征招:这里指的是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通常用来抒发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 王幼霞: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同事的名字。侍御:古代官职名称,此处可能是指王幼霞担任的官职或职务。秋窗忆远图: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窗户画面,诗人通过这幅画回忆起远方的人或事。
- 金陵栖霞寺残碑二段:金陵栖霞寺是位于南京市的一个古老的寺庙,而残碑是指寺庙中残留下来的一块石碑。这两段残碑可能是关于金陵栖霞寺的历史记载或者铭文。
- 台城:古代南京城的东城门,又称台城门。这里指代南京城。树色斜阳暝:描述夕阳西下时,树木的影子在地面上投下的阴影。斜阳暝意味着太阳即将落山,天色渐暗。
- 残钟隔林催到:描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似乎在催促着什么,给人一种时间紧迫的感觉。
- 罨碧:形容绿色的颜色,罨碧山门,形容山门被绿意包围。
- 黯楞:形容山门看起来有些昏暗、阴沉的样子。轩:这里可能是指一个楼阁或者建筑的一部分,轩孤窈则形容它显得孤独而幽静。
- 古苔萦绣葆:古苔指生长已久的苔藓,萦则缠绕、围绕的意思。绣葆指精美的装饰物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符号。
- 江令:江淹,字文通,南朝齐诗人,曾任骠骑大将军,世称江淹。断碑无帽:形容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其原貌。
- 翠墨装题:用翠色的墨水来书写文字,这里的“题”可能是指诗句、文章之类的作品。
- 红泥小印:用红色的泥土制成的印章,可能是用作盖章使用的。
- 沧桑稿:指经过岁月洗礼、变迁后的作品,可能是一首诗、一篇文章之类的文字作品。
- 燕市:指古代的北京(今北京市)地区,也泛指京城。触悲歌:触动了悲伤的歌曲。
- 丝丝鬓:形容头发稀疏、细长的样子。
- 王郎:古代的一位著名人物,名字不详。同调:志同道合的人。
- 赚破嫩寒天:指天气变得寒冷,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 红箫声拗:形容音乐旋律优美,但听起来却有些与众不同、不和谐。
- 霜台焚草:指在寒冷的霜天里焚烧草药取暖。
- 海门月:指海边的明月。
- 从君:跟随你,表示愿意跟随某人。骑龙烟岛:骑着龙飞向烟雾缭绕的海岛,形容一种超脱现实、追求自由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韵味。
诗人通过描绘台城树色斜阳暝、残钟隔林催到等景象,营造出一种黄昏时分、时光荏苒的氛围。然后,他用罨碧、黯楞、古苔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山门的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诗人又用江令、断碑无帽等词语,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沧桑感。
诗人还通过燕子市触悲歌、赚破嫩寒天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这些词语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情感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同时,诗人还通过海门月、今晚从君等词语,展现了自己的壮志豪情,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诗词元素,既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又表达了他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