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猿暝啼江上山,山雨滴绿绿满船。
六月单衫坐篷底,细数雪鹭冲凉烟。
溪回柁转更清绝,谁构亭子山之颠。
衰俗踵事好奇诡,曾见几人升青天。
桃花不开石门闭,杉筠长大藤钩连。
琐窗朱阁梦何所,书生浪赋秋月圆。
吁嗟在昔减州税,追留白马真能贤。
岁久无复记遗爱,荒唐此地夸神仙。
好风吹送不得住,我亦有累难息肩。
芒鞋布袜定何日,到处自办游山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其情感态度。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赏析”,结合诗中重要语句和重点词句来分析。此题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可从以下角度考虑:诗句的意思、运用的手法、表达的情感等。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哀猿暝啼江上山,山雨滴绿绿满船”“六月单衫坐篷底,细数雪鹭冲凉烟”两句写景抒情。诗人以哀猿之哀啼起兴,渲染出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然后描写了船在山水间飘摇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溪回柁转更清绝,谁构亭子山之颠”两句是说水路曲折,舟楫回旋,景色更加清新秀丽,而山顶上的亭子则成为诗人登高远眺之所。“衰俗踵事好奇诡,曾见几人升青天”两句是感叹世人追逐新奇诡异之事,却很少有人能够飞升到天空中去。“桃花不开石门闭,杉筠长大藤钩连”两句描绘了一个幽静美丽的山野风光。“琐窗朱阁梦何所,书生浪赋秋月圆”两句写出了文人墨客在闲居生活中所追求的境界——超脱物外,寄情于天地自然之中。尾联“吁嗟在昔减州税,追留白马真能贤”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希望统治者不要只顾眼前的私利,而应该关心民生疾苦,为百姓造福的愿望。“岁久无复记遗爱,荒唐此地夸神仙”两句是说自己已经忘却了曾经的恩德,而那些贪图名利的人却在这个地方炫耀他们的神仙生活。最后两句“好风吹送不得住,我亦有累难息肩”是说风儿吹动着诗人想要驻足下来,但他又觉得自己肩上有太多的重担难以放下。“芒鞋布袜定何日”,意思是诗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束缚自己的重负。“到处自办游山钱”的意思是说诗人四处奔走,自己筹措游山的费用。
【答案】
译文:
哀伤悲切的猿鸟在夜晚啼叫,山雨淅沥打湿了绿油油的江水船身。
六月天气闷热,只好坐在船底,细数着雪白的鹭鸶在凉风中飞翔。
船行回曲,船舵转动,两岸景色分外清美,令人心旷神怡。
谁人建起了这山巅上的亭子?
世俗之人一味追逐新奇诡异之事,但真正能飞升到天空中的又有几人呢?
桃花没有开放而石门紧闭,苍翠的杉树挺拔,长长的藤蔓与古树相缠。
琐碎的窗户红漆的大门,梦中所见的都是虚幻的景象,书生们只是空泛地吟咏那圆月的美好。
过去官府征收赋税时过于苛刻,如今却想追封一匹白龙马,真是贤明之举啊。
岁月流转人事已非,往日的恩德也早已忘怀了,那些只知享乐的人们还在此处炫耀他们的神仙生活。
好风吹拂着我无法驻足,我也一样有着许多的烦恼,难以解脱。
四处漂泊不定,到处都需要自己解决游山的费用。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诗人流落江南之时。诗的前半部分写景抒情,后半部分写自己的处境与心情。首联用哀猿、山雨渲染出凄凉的氛围;颔联写船行在江上的情形;颈联写山巅的美景;尾联写自己处境的艰难。整首诗意境幽深,语言流畅自然,富有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