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经营似有无,荒原草木待昭苏。
事难语世终多佚,名已从僧且易芜。
著述尚闻传大岭,丛残曾见落三吴。
载凭遗像殷殷祝,自有精心在八区。

【注释】

二月十二日:即元和九年二月十二日。新汀,指闽南地区。屈翁山:名不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

望泣墓亭:《新唐书·李翱传》:“父愈卒于长安,归葬万年之先茔,道死扶风,因寓居焉。”

马头岭: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舆地志》曰:“(庐陵)县北有马头岭,下有石穴,深不可测。”

铸兵残灶:指铸兵器的废墟。

先生遗像:指屈翁山画像。

题二首:指作者为画像所写的两首诗。

西北经营似有无:意谓屈翁山生前的事迹如同虚无缥缈一般。

荒原草木待昭苏:意谓希望荒废的田野早日恢复生机。

事难语世终多佚:意谓世事艰难,难以言述,但屈翁山生前的事迹已经遗失很多。

名已从僧且易芜:意谓他的名声已经随同僧人一起被遗忘了。

著述尚闻传大岭:意谓他的著述还被传诵在大岭地区。

丛残曾见落三吴:意谓他的著述还流传在三吴地区。

载凭遗像殷殷祝:意谓他希望凭借画像进行虔诚的祈祷。

自有精心在八区:意谓他希望后人能精心传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和九年二月十二日过新汀时所作,怀念的是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造兵器的残灶等。诗中对屈翁山先生生前事迹的叙述充满了敬仰之情,对先生的去世感到悲痛不已。同时,诗人也在思考如何让屈翁山先生的精神得以传承下去。

第一联“西北经营似有无,荒原草木待昭苏”,表达了诗人对屈翁山先生生前事迹的怀念与崇敬之情。他认为屈翁山先生在西北地区的经营工作就像是虚无缥缈一般,但他的事迹却如同荒原上的草木一样等待复苏。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屈翁山先生生前的辉煌业绩,又表达了他对屈翁山先生的无尽怀念之情。

第二联“事难语世终多佚,名已从僧且易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屈翁山先生逝世的悲痛与惋惜之情。他认为屈翁山先生的一生都在默默无闻地付出着,但他的功绩却在世间逐渐消散殆尽。同时,他也觉得屈翁山先生的名声已经被僧人所取代,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诗既揭示了屈翁山先生一生的艰辛与付出,又表达了诗人对屈翁山先生逝世的深深痛惜之情。

第三联“著述尚闻传大岭,丛残曾见落三吴”,则是对屈翁山先生生前著述成就的肯定与赞扬。他认为屈翁山先生的著述仍然被传颂在大岭地区,其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三吴地区。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屈翁山先生生前著述的深厚底蕴,又展示了他对后世的影响与启迪作用。

第四联“载凭遗像殷殷祝,自有精心在八区”,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画像进行虔诚祈祷的愿望以及对后人能够继承屈翁山先生精神的期望。他认为屈翁山先生的遗像是一个寄托着他深情与期望的象征,他希望通过这个象征来向屈翁山先生致敬并祈求他的灵魂得以安宁。同时,他也希望后人能以更加精心的态度来传承屈翁山先生的精神与遗产。

这首诗通过对屈翁山先生生前事迹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他逝世的哀悼与惋惜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屈翁山先生的深厚情谊和对历史长河中逝去的英烈们无尽的敬意与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