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元亮羞为宰,乞米平原例有书。
小子不才宁足论,古人今日定何如。
白鸥浩荡难驯没,玄鸟翛疏各逝徂。
纳手知寒强自惜,饥餐犹喜一丸虚。
【注释】
元:指陶渊明。折腰:弯腰,这里指屈身做官。宰:官名。元亮:晋末宋初诗人陶潜字元亮。乞米:请米。平原:指东汉末年隐士陈蕃,他隐居在平原郡,后人便称他为平原君。例有书:有书信往来。小子:对人的谦称,这里泛指作者自己。宁足论:哪里值得一提。古人:前句指陶渊明,下句指李白。定何如:又作“何如是”、“如何是”,表示反问的语气,意思是怎么样?白鸥: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这里指自由自在的隐逸者。玄鸟:燕子,这里指隐居者。《楚辞.九章.怀沙》:“望舒与景驰,神光离合。”王逸注:“离,谓去也;合,谓来也。言神光之去来离合于己也。”翛(qiāo)疏:闲适的样子。纳手:拱手。知寒:知道寒冷。强自惜:勉强自我珍惜。饥餐:饥饿时吃饭。犹喜:还喜欢。一丸虚:指一点米,这里形容食物少。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太常博士,而此时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夜。诗人因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于是辞职归田,过着田园诗一般的隐逸生活。此诗就是写于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中。
首联写诗人归隐后的心态,不卑不亢,不随波逐流,表现出高洁傲岸的人格精神。颈联写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们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向远方,像燕子一样逍遥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尾联写诗人虽然清贫但内心满足,因为得到了内心的宁静,吃一点东西就感到高兴。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