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辽无地托身难,惭愧生平慕幼安。
强为故人回别泪,眼中沧海有停澜。

【注释】

  1. 胡子晋:即郑思肖(1241年-1308年),字所南,号梅花屋主。福建宁德人。宋亡后不仕元朝,隐居太湖之滨,以墨梅自娱。有《鹤林集》。郑思肖一生坎坷,多次受贬,但他始终矢志不渝,坚持抗金复国的理想。
  2. 渡辽:渡过辽东。辽水:指今辽宁的辽河。
  3. 幼安:李清照的别号。《词论》云:“易安居士,自序其词,有‘只恐到老成憔悴’之句。后人以其未始为妇人而先工于词,故又名之曰‘女中词手’。”这里用李清照表示自己虽已年过半百,但依然保持年轻的心态,对生活充满希望。
  4. 强为:勉强为之,即强行作别。
  5. 眼中沧海:喻指心中无尽的思念和悲痛。
  6. 停澜:停止波澜,喻指心中的悲伤得到缓解。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情之作。诗人在诗前小序中说:“渡辽无地托身难,惭愧生平慕幼安”,表达了他对李清照的敬仰与羡慕之情;“强为故人回别泪,眼中沧海有停澜”,则表达了他对离别之苦的感受与无奈。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第一句“渡辽无地托身难”是全诗的引子,它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辽河水面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无助、迷茫的情绪。这里的“渡辽”指的是渡过辽水,也就是渡过辽河。辽河位于今天的辽宁省境内,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大河。这句诗中的“托身难”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他感到自己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来安身立命,这种无助感让他倍感沉重。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接下来两句“惭愧生平慕幼安”和“强为故人回别泪”。这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对李清照的赞美以及自己的无奈情感。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婉约多情,深受人们喜爱。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因素,她的生活并不顺遂。在这里,诗人用“愧对”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受。他觉得自己无法像李清照那样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对此感到十分惭愧。而“强为”则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挣扎。他尽管不愿意离去,但却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复杂而痛苦。
    最后一句“眼中沧海有停澜”则是一种象征手法。这里的“眼中沧海”指的是诗人的内心深处,而“停澜”则意味着平静下来或者恢复平静。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刻之后,找到了一种解脱和安宁的感觉。虽然外面的世界仍然充满了波涛汹涌的挑战和困难,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能够找到一丝宁静和平和。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心态,也是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