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帅边非常功,易祀三百无此雄。
英名不掩故坟在,清明野烧青回红。
迩来正值国多事,蹙地万里辽东东。
视明亡徵系公死,季清诸将犹沙虫。
春秋内外大异义,诸夏自杀今为讧。
人才由蘖亦复尽,独寻旧史追前踪。
当年和议岂得已,盖欲以暇营锦中。
收拾散亡计恢复,肘腋之患除文龙。
遵化三屯一战衄,间关入卫宁非忠。
维公志业自千祀,事去历历犹能穷。
上炳日星下河岳,讵藉土壤增崇隆。
我来墓祭辄三叹,瞻徊惟敬堂前松。
谁令丹垩蚀风雨,乃请庙飨为迎逢。
援唐宗姓祀李耳,希宋濮议跻欧公。
时流无耻可足道,于公不啻筵撞钟。

我们需要分析这首诗。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四联,分别描述了清明节祭奠袁督师墓的场景和感受。

我们逐句进行释义:

南人帅边非常功,易祀三百无此雄。
英名不掩故坟在,清明野烧青回红。
迩来正值国多事,蹙地万里辽东东。
视明亡徵系公死,季清诸将犹沙虫。
春秋内外大异义,诸夏自杀今为讧。
人才由穏亦复尽,独寻旧史追前踪。
当年和议岂得已,盖欲以暇营锦中。
收拾散亡计恢复,肘腋之患除文龙。
遵化三屯一战衄,间关入卫宁非忠。
维公志业自千祀,事去历历犹能穷。
上炳日星下河岳,讵藉土壤增崇隆。
我来墓祭辄三叹,瞻徊惟敬堂前松。
谁令丹垩蚀风雨,乃请庙飨为迎逢。
援唐宗姓祀李耳,希宋濮议跻欧公。
时流无耻可足道,于公不啻筵撞钟。

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诗,并附上注释、赏析。

  1. 南人帅边非常功,易祀三百无此雄。
  • 注释:南方人在边疆立功是一件很伟大的功绩,但是祭祀的次数远不如北方的将领那么多,因为他们被认为更英勇。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南方将士的敬意,他们虽然在边疆立了大功,但相比之下,北方的将领更为英勇,因此被祭祀的次数更多。
  1. 英名不掩故坟在,清明野烧青回红。
  • 注释:英雄的名字并不因为坟墓而掩盖,清明节时人们会在野外烧香祭拜,火焰使得青草重新变红。
  • 赏析:这里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清明节的习俗,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之情。
  1. 迩来正值国多事,蹙地万里辽东东。
  • 注释:最近国家正经历很多困难,国土被压缩到了辽东东部地区。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
  1. 视明亡徵系公死,季清诸将犹沙虫。
  • 注释:如果国家灭亡,那么罪魁祸首就是像您这样的人;现在的将军们仍然像沙虫一样软弱无力。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失望,同时也批评了那些软弱无力的将军。
  1. 春秋内外大异义,诸夏自杀今为讧。
  • 注释:春秋时期内外有不同意见,现在华夏大地却出现了内斗。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历史变迁带来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混乱局面的不满。
  1. 人才由穏亦复尽,独寻旧史追前踪。
  • 注释:由于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优秀人才纷纷离去,只有我独自寻找旧史书来追溯前辈的足迹。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才流失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
  1. 当年和议岂得已,盖欲以暇营锦中。
  • 注释:当年和外国进行和谈并不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是想借机整顿内部事务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策略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发展的追求。
  1. 收拾散亡计恢复,肘腋之患除文龙。
  • 注释:收拾离散的人马进行恢复工作,解除了肘腋之间的隐患。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个人贡献的重视。
  1. 遵化三屯一战衄,间关入卫宁非忠。
  • 注释:在遵化三屯之战中遭遇挫败,但最终还是能够安全地进入卫城,这难道不是忠诚的表现吗?
  • 赏析:这句话赞扬了军人的勇敢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认可和肯定。
  1. 维公志业自千祀,事去历历犹能穷。
  • 注释:您(袁督师)的志向和事业已经流传了一千年之久,即使事情过去了也能清晰地回忆起来。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袁督师伟大事迹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和传承文化。
  1. 上炳日星下河岳,讵藉土壤增崇隆。
  • 注释:您的事迹如同太阳和星星般辉煌灿烂,不需要借助土地就能增加您的伟大形象。
  • 赏析:这句话赞美了袁督师的伟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其成就的敬仰和赞叹。
  1. 我来墓祭辄三叹,瞻徊惟敬堂前松。
  • 注释:我来祭拜您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叹息,站在您的祠堂前,只敢尊敬地望着那棵松树。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袁督师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祭祀现场的庄重氛围。
  1. 谁令丹垩蚀风雨,乃请庙飨为迎逢。
  • 注释:是谁让红色的墙壁经受风吹雨打呢?只是因为有人请求您享用供奉食物来迎合逢迎而已。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对袁督师的评价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的批判和讽刺。
  1. 援唐宗姓祀李耳,希宋濮议跻欧公。
  • 注释:援引唐朝李氏宗族祭祀您,希望效仿宋朝濮议那样推崇欧阳修的地位。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袁督师历史地位的认可和尊崇,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评价。
  1. 时流无耻可足道,于公不啻筵撞钟。
  • 注释:当时的士人无耻到连提都不能提的地步,但您比他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问题,也表达了作者对袁督师高尚品德的赞赏和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