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龟兹国,河源更尽头。
羯胡终伏命,龙额会封侯。
贰负尸仍梏,休屠像早收。
昭陵大小白,连日汗长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闻官军收复准部四城。闻:听到;收复:收回。准部:指安西四镇,即北庭、龟兹、焉耆、疏勒。诗人在听到唐朝军队收复安西四镇的消息时有感而发。

见说龟兹国,河源更尽头。见说:听说;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河源:指西域的河流之源。诗人听别人说龟兹国位于西域,而且那里的河流源头还在延伸。

羯胡终伏命,龙额会封侯。羯胡:指吐蕃人,这里泛指北方各少数民族;终伏命:最后被征服。龙额:形容吐蕃王的额部宽广如龙形,此处指吐蕃王;会封侯:最终被封为王侯。

贰负尸仍梏,休屠像早收。贰负、休屠都是古代西域小国的首领,这里指吐蕃王的两位头领。梏:桎梏;收:没收或征用。

昭陵大小白,连日汗长流。昭陵:唐昭陵,在陕西礼泉县东北九公里处;大白:指白水公主,唐中宗李显的第三女;汗长流:眼泪不停地流淌。昭陵大白公主因为父亲唐中宗李显的被废和被迫出家而悲痛欲绝,日夜流泪不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于公元756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所作。杜甫此时因避兵乱入蜀,在成都草堂居住近四年的时间。这首诗写于诗人入蜀后第二年春天。当时吐蕃攻掠了唐朝西北边疆的龟兹、于阗、疏勒等四镇,杜甫得知这个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闻官军收复准部四城”,点明时间背景,交代诗歌的缘起。“闻”是听说的意思,“收复”是收复失地的意思。“准部四城”是指唐朝收复了安西都护府所属四镇的失土。“安西四镇”,指的是北庭都护府所辖龟兹、于阗、疏勒三镇及焉耆镇。这四镇地处丝绸之路北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安西四镇的得失对于唐朝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颔联“见说龟兹国,河源更尽头”,承首联而来,由朝廷传来消息说到龟兹国已经收复。“见说”是听说的意思,“龟兹国”是指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河源”是西域的河流之源。“更尽头”意谓河水之源已经延伸到尽头了。“河源尽头”意谓河水已到源头,意味着收复的战果非常显著。

颈联“羯胡终伏命,龙额会封侯”,写收复的战果。“羯胡”是指吐蕃人,这里泛指北方各少数民族。“伏命”是归顺的意思。“龙额”是吐蕃王的额部宽广如同龙形,这里指吐蕃王;“会封侯”意谓最终被封为王侯。

尾联“贰负尸仍梏,休屠像早收”,写吐蕃王的两个头领的被俘获的情景和唐朝对他们的处置。“贰负”、“休屠”均是古代西域小国的首领。“尸仍梏”意谓他们的头颅仍然被戴上刑具;“早收”意思是他们已经被俘获并收缴了他们的头骨。

诗的最后一句“昭陵大小白,连日汗长流”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诗人以昭陵的公主来比喻自己,说自己因为父亲的被废和被迫出家而伤心落泪,以至于泪水不止。昭陵就是唐中宗李显的陵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9公里处。“大白”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名“金仙公主”。李显被韦后所害后,金仙公主被迫出家为尼,所以被称为“大白”。

【答案】

闻官军收复准部四城

见说龟兹国,河源更尽头

羯胡终伏命,龙额会封侯

贰负尸仍梏,休屠像早收

昭陵大小白,连日汗长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作时间不详,但据诗意来看,应该是在公元756年冬天,当时杜甫正在成都草堂安居乐业之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