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芳泽兰,猗猗修竹林。
湛湛青天月,泠泠绿绮琴。
皎皎红妆女,寂寂无知音。
良人远从役,惜别泪沾襟。
寂寞余空床,徘徊弄锦衾。
欢乐苦夜促,离别怨宵沈。
飞鸟翔树间,索群动孤吟。
愿托一片影,明此千里心。
注释:
- 杂诗:一种不拘一格的诗歌体裁。
- 悠悠芳泽兰:形容兰花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 猗猗修竹林:形容竹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
- 湛湛青天月:形容月亮清亮明亮,照耀夜空。
- 泠泠绿绮琴:形容琴声清脆悦耳,宛如流水般悠扬。
- 皎皎红妆女:形容女子妆容艳丽,光彩照人。
- 寂寂无知音:形容没有知音可以倾诉心声。
- 良人远从役:良人(丈夫)因公差或征战而远离家乡。
- 寂寞余空床:形容床榻空旷无人相伴。
- 徘徊弄锦衾:形容在被子上来回走动,表现出内心不安和孤独。
- 欢乐苦夜促:形容欢聚时快乐无比,但离别之夜却倍感痛苦。
- 离别怨宵沈:离别之夜,愁绪如同夜色一般深沉。
- 飞鸟翔树间:形容鸟儿在树林间自由飞翔。
- 索群动孤吟:形容诗人独自吟咏,寻求共鸣。
- 愿托一片影:形容诗人希望寄托自己的情感或愿望,如同影子一样陪伴着自己。
- 明此千里心:表达诗人希望自己的心志能够传遍千里,被世人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悠悠芳泽兰”,借用兰花的芬芳来比喻妻子的美丽和贤惠,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接下来,“猗猗修竹林”则描绘了一幅竹子高耸入云、繁茂成林的画面,象征了对家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中间部分,诗人以月亮为引子,通过“湛湛青天月”、“泠泠绿绮琴”等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感慨。“皎皎红妆女”与“寂寂无知音”,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美丽的新娘,后者则是无法交流的伴侣,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诗人以“良人远从役”点明了丈夫因为公务或战争而离家远行,使得妻子在家中感到孤单寂寞。而“飞鸟翔树间”和“索群动孤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有知音能与自己共同分享这份忧愁与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简练含蓄,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