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君示我苕华刻,东晋琅琊有遗迹。
藏弆偏劳两世心,传观颇讶百年物。
当年购此鄱阳君,同时题者文章伯。
翰墨缘深见素风,尊彝器古留先泽。
从来云烟倏聚散,未必鬼神真护惜。
通灵或戏长康画,佚书难诵河东箧。
得失自我无愧耳,大惧典型付沦佚。
君家秘宝几经厄,邻家中宵怪事发。
仓皇急启晏婴楹,摩挲永近宣文室。
想当一炬光熊熊,定有百灵呼出出。
我知精诚动真宰,要使坚贞绍青白。
贯虹漫诩米家船,委尘空幸岐阳碣。
夙思赞述苦未遑,辱君今厕诸贤末。
姜芽敛手窃自愧,敢从点画论波磔。
风流庭树怅哦松,黯淡闺镫钦画荻。
请赓灵运祖德诗,附题子固兰亭帖。

黎君示我苕华刻,东晋琅琊有遗迹。

藏弆偏劳两世心,传观颇讶百年物。

当年购此鄱阳君,同时题者文章伯。

翰墨缘深见素风,尊彝器古留先泽。

从来云烟倏聚散,未必鬼神真护惜。

通灵或戏长康画,佚书难诵河东箧。

得失自我无愧耳,大惧典型付沦佚。

君家秘宝几经厄,邻家中宵怪事发。

仓皇急启晏婴楹,摩挲永近宣文室。

想当一炬光熊熊,定有百灵呼出出。

我知精诚动真宰,要使坚贞绍青白。

贯虹漫诩米家船,委尘空幸岐阳碣。

夙思赞述苦未遑,辱君今厕诸贤末。

姜芽敛手窃自愧,敢从点画论波磔。

风流庭树怅哦松,黯淡闺镫钦画荻。

请赓灵运祖德诗,附题子固兰亭帖。

【注释】:

  1. 苕华刻:指东晋的《顾恺之画人图》。
  2. 琅琊:即山东临沂,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书法家、诗人。
  3. 鄱阳君:指晋简文帝(司马昱)曾为会稽太守时在浙江一带所收捕的一批文人。
  4. 文章伯:指晋代的大文豪左思。
  5. 精诚:真诚的心意。
  6. 坚贞:坚定不移,刚直不阿。
  7. 稷下先生:指春秋时的齐国稷下学者。
  8. 长康:即晋朝画家顾恺之。
  9. 河东:即山西永济,晋穆帝时曾任过秘书监。
  10. 姜芽:指晋代文学家左思。
  11. 垂拱:指汉代董仲舒的名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让儒术一家独尊,其他各派都靠边站了。
  12. 祖德:指祖辈的功德。
  13. 子固:指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
  14. 兰亭帖: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
    【赏析】:
    这是一首题跋诗,写于元丰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二月,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生活困顿,但创作上却有所收获。这首题跋以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形式,对《顾恺之画人图》进行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崇高理想。
    全诗共七句,首两句总写收藏者的先父楷屏先生珍藏的《顾恺之画人图》的历史渊源与价值地位;中间四句分别论述了这幅图画的艺术成就、历史价值以及作者对它的情感寄托;最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此画珍重如命、视若珍宝的感情。
    第一句开篇就交待了这幅图画的历史渊源:“东晋琅琊有遗迹。”琅琊郡在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西南,这里曾是东晋王朝的政治中心之一。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东晋政权建立后,为了恢复中原文化,广纳天下英才,吸引了大批北方士族南迁。《顾恺之画人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第二句话又进一步指出,这幅图画的价值在于它的珍贵和难得:“藏弆偏劳两世心,传观颇讶百年物。”收藏者花费了两个世代的时间心血去收藏它,而且这幅图画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世纪,才到了今天。这足以说明这幅图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多么高。
    第三句进一步阐释前一句的意思:“当年购此鄱阳君,同时题者文章伯。”当年,也就是作者的祖父在鄱阳县任太守时,曾购买了这幅画作。同时,还有一位名叫左思的文章大师也曾经为之题跋。左思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三都赋》,这部作品描绘了京城长安、洛阳和邺城中的宫殿楼观和居民住宅等,被誉为“辞赋之宗”。因此,他的题跋对于这幅画作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第四句进一步指出,这幅图画的作者顾恺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翰墨缘深见素风,尊彝器古留先泽。”他的笔法娴熟,绘画技艺精湛。这幅画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了古代先贤的精神风貌。
    第五句进一步强调了这幅画作的重要性:“从来云烟倏聚散,未必鬼神真护惜。”历史上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但这幅画作依然保存至今,这足以证明它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第六句又进一步指出了这幅画作的重要价值:“通灵或戏长康画,佚书难诵河东箧。”这幅画作可能是一幅带有神韵的作品,也可能是一幅模仿名家之作。由于它出自一位著名的画家之手,所以难以找到类似的版本。而这幅画作又是出自河东郡(今山西永济),那里的藏书阁被称为“河东箧”,因此这幅画作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第七句又进一步指出了这幅画作的意义:“得失自我无愧耳,大惧典型付沦佚。”这幅画作对于作者来说,既是得来不易的财富,也是他一生的追求。然而,他却不敢因此而自豪或自满,因为他知道,这幅画作的价值远远大于个人的成就和利益。如果这幅画作最终被世人遗忘或失传,那将是作者一生最大的遗憾。
    第八至第九句进一步阐述了对这幅画作的情感寄托:“君家秘宝几经厄,邻家中宵怪事发。”这幅画作虽然历经劫难,但它始终没有被世人遗忘。相反,它却在邻居家的一场火灾中被烧毁了。然而,这次火灾并没有让这幅画作就此消失。相反,它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人将它视为珍宝。
    第十句又进一步指出了这幅画作的价值所在:“仓皇急启晏婴楹,摩挲永近宣文室。”这幅画作在邻居家被烧毁后,作者急忙将此事报告给了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他亲自来到邻居家,仔细地擦拭着这幅画作。这件作品后来被收藏在宣文殿(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寝宫)中。
    第十一句继续阐述对这幅画作的情感寄托:“想当一炬光熊熊,定有百灵呼出出。”作者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见到这幅画作,那时它将照亮整个世界。他想象着一群天使围绕着它歌唱、舞蹈,为它献上最美的祝福。
    第十二句又进一步阐述了对这幅画作的情感寄托:“我知精诚动真宰,要使坚贞绍青白。”作者深知自己的诚心可以感动天地万物的灵魂,他希望这幅画作能成为后世人的榜样,激励人们坚守正直和纯洁的品质。
    第十三至第十四句进一步阐述了对这幅画作的情感寄托:“贯虹漫诩米家船,委尘空幸岐阳碣。”作者想象着一幅壮丽的山水画悬挂在天空中,就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而这幅画作则被收藏在某个角落里,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第十五句又进一步阐述了对这幅画作的情感寄托:“夙思赞述苦未遑,辱君今厕诸贤末。”作者一直渴望为这幅画作作注解和评注,但他一直没有机会这样做。现在有幸能够为这幅画作书写跋文的人是您这位博学多才的朋友。他感到非常荣幸和感激。
    第十六句又进一步阐述了对这幅画作的情感寄托:“姜芽敛手窃自愧,敢从点画论波磔。”作者感到惭愧的是,自己在书法方面还不如您这个书法大家呢!他愿意学习您的书法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