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云雨太迷离,台殿参差动羽旗。
自绾髻鬟矜绝色,却教履舄入微词。
迎神有待陈兰藉,过客无因谒蕙帷。
仿佛婵娟余叹息,上清沦谪得归期。

【注释】

大孤山是日至湖口风利未泊:大孤山,在江西九江县西南。至湖口时风平浪静,还没有停船靠岸。

楚天云雨太迷离,台殿参差动羽旗:形容云雾缭绕、风雨迷漫的景色,使台殿显得参差不齐,好像天上的羽毛旗在飘扬。

自绾髻鬟矜绝色,却教履舄入微词:自己挽着发髻,矜持绝世的美色,反而被鞋底踩脏了;又让人穿上鞋袜到微细的言辞上走一遭。比喻有人故意在小节上挑剔。

迎神有待陈兰藉,过客无因谒蕙帷:迎接神灵要摆下兰草垫子(供献香火),而游客则不能进入布置精致的帷幔内参观。

仿佛婵娟余叹息,上清沦谪得归期:嫦娥好像在遗憾地叹息,她被贬到了月宫。

【赏析】

此为咏大孤山的诗,写于至湖口途中及停舟后,抒写对大孤山风景名胜的喜爱之情。

首联“楚天云雨太迷离,台殿参差动羽旗。”描写大孤山的云雨迷漫、台殿参差的景象,以及风吹动羽毛旗的情状,以动景写静,渲染出一种迷蒙的气氛。“台殿参差”,是说台殿错落有致,参差不齐。诗人把台殿比作羽毛旗,生动地刻画出了云烟缭绕、台殿参差的意境。

颔联“自绾髻鬟矜绝色,却教履舄入微词。”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大孤山上的奇花异草,形象化为美人的发髻和足趾。“自绾髻鬟”,“却教履”是拟人化的手法。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大孤山的秀美,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颈联“迎神有待陈兰藉,过客无因谒蕙帷。”写迎神时铺下兰草铺垫,游人无法进入帷帘内参观。这一联既写出了大孤山的风光旖旎,又写出了游人对大孤山的赞美之情。

尾联“仿佛婵娟余叹息,上清沦谪得归期。”写大孤山的景色像嫦娥一样引人深思,诗人感叹大孤山遭受谪贬,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这一联抒发了诗人对大孤山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大孤山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孤山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