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楚塞行,竹枝三叠记分明。
啼残蜀魄犹余恨,吟断巴猿祇费声。
夜雨飘镫闻驿馆,霜天落木听山城。
岂知白发沧江上,一曲吴歌倍怆情。
江上闻歌
十五年前楚塞行,竹枝三叠记分明。
啼残蜀魄犹余恨,吟断巴猿祇费声。
夜雨飘镫闻驿馆,霜天落木听山城。
岂知白发沧江上,一曲吴歌倍怆情。
注释:
- 十五年:十五年前。楚塞行:楚地的边塞之行。三叠:一种民间曲调。竹枝:古代民歌。
- 啼残:指歌声中带着悲伤的情绪。蜀魄:指思乡的魂魄。
- 吟断:指诗歌朗诵至尽,声音断续。巴猿:古琴名。这里是借指巴渝地区的歌曲。
- 夜雨飘镫闻驿馆:夜晚听到驿站里传来的雨声和灯火。镫(dēng):马鞍下的垫子。
- 霜天:寒冷的天气。落木:树叶飘落。听山城:听到远处山上的回音。
- 沧江:长江的别称。吴歌:泛指江南一带的歌曲。倍:加倍。怆情:伤感、悲戚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怀人的抒情之作。作者回忆了十五年前在楚国边塞时听过的竹枝歌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上片写诗人在楚地的边塞听到了一首竹枝歌曲,这首歌曲充满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不禁感叹道:“啼残蜀魄犹余恨,吟断巴猿祇费声。”蜀魄:指思乡的魂魄。这里指的是蜀地的百姓。巴猿:古琴名。这里是借用古琴的典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下片则转入对个人生活的描绘。夜晚在驿站中听到的是风雨声和马铃声,而在这寂静的环境中,诗人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霜天落叶的声音也引起了诗人的思绪,使他不禁想到了家乡的亲人也在经历着同样的痛苦。最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在楚国边塞听到的竹枝歌曲,以及夜晚在驿站听到的风雨声和马蹄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的语言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